为深入贯彻落实重庆移通学院第三批教师磨课工作部署,持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课程质量,智能工程学院智能装备教研室于9月9日至10月23日期间,精心组织并扎实开展了系列磨课活动。活动结合教师课表有序推进,涵盖随堂磨课与集体磨课专场等多种形式,营造了浓厚的教学研讨氛围。
工程基础与理论课程深度打磨
9月9日,尹超林老师在《工程图学》课程中,通过“学习通”平台互动、图示分析与案例讲解,将“图幅与标题栏”等规范知识生动呈现,课堂氛围活跃。9月11日,钟燕老师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聚焦“拉氏变换解微分方程”,清晰阐释了从时域到复频域的转化过程及其在传递函数中的应用,有效搭建了理论与工程的桥梁。10月13日,岳丰老师主讲“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巧妙运用工程实例阐释劳斯判据等抽象理论,信息化手段助力理解,互动高效。10月23日,代航老师深入讲解“根轨迹绘制法则”,通过互动提问与生活化举例,成功化解了抽象概念的教学难点。
嵌入式技术课程凸显实践创新
9月15日,王洪老师在《单片机与嵌入式控制技术》课堂上,利用“学习通”抢答与仿真演示,使“时钟电路及时序”原理变得浅显易懂,学生响应积极。9月16日,蒋为老师则以“单片机仿真及Proteus使用”为主题,通过“八位流水灯”这一经典案例,完整演示了从Keil5编程到Proteus仿真的软硬件联调全流程,思政元素自然融入,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兴趣与能力。在10月22日的集体磨课专场上,郑力新老师主讲了“单片机中断系统”。他巧妙地从生活实例切入,运用课前检测与多元化互动,将抽象概念转化为直观易懂的教学内容,取得了显著的课堂效果。
智能制造课程展现前瞻设计
9月24日,王朝东老师在集体磨课专场上采用“无生授课”形式,完整展示了《智能制造加工技术》中“柔性加工技术”的教学设计。他通过前沿案例导入、精美三维动画与多元教学方法,清晰拆解了技术原理与流程,并针对学情难点提出了精准的预设方案,引发了观摩教师的热烈研讨与深入交流。
交流互鉴,共绘教学同心圆
本次系列磨课活动,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精细打磨与精彩展示,更是教研室内部高效集体备课与深度学术交流的宝贵平台。每场授课后,教研室同仁均围绕教学内容、案例设计、教学方法与信息化融合等关键环节展开深入研讨。现场思维碰撞热烈,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真正实现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标。
智能装备教研室第三批磨课活动的成功开展,是学院深化课堂改革、推动教学创新的生动实践。通过持续性的锤炼与交流,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水平与信息化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为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教研室将持续以此类活动为抓手,不断激发教学创新活力,助力教师专业发展与学院内涵建设。
撰稿:盛顺利
(智能工程学院供稿)
上一条:【书院动态】39名教师同备一堂劳动教育课,为培育时代新人夯实育人根基
下一条:【冲突营销】重庆移通学院教师参加“践行教育家精神·深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助力育人体系创新与教学成果奖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