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智能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衔接理论知识与工程应用,帮助学生提前适应岗位需求,智能工程学院于9月22日至30日,为2022级自动化1班和2班的学生分别组织开展了为期五天的校内集中毕业实习。本次校内集中毕业实习特邀浙江天凯教学仪器有限公司资深工程师郭国彬主讲,实习聚焦自动化领域核心技术与实操应用,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实训的模式,让学生在沉浸式实践中深化专业认知,提升工程实践素养。
实习首日,郭工以自动化核心技术PLC为切入点。系统讲解了PLC的基础知识、在工业生产中的典型应用场景,同时细致演示了相关软件的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并结合自动化课程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搭建起理论、软件到应用的认知框架。随后的实训环节则以实验室新建的工业自动化综合控制实训设备为应用载体,先从简单按钮控制三个灯的状态进行实践。围绕任务需求展开编程与调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PLC在具体应用场景中的编程思路。
第二天的实习内容聚焦自动化系统器件与编程基础,同学们在实训场地中近距离认识自动化系统中的常用器件,从光电开关、磁性开关、光纤传感器等各类传感器,到不同规格的电磁阀、气缸等气动元件,郭国彬工程师通过实物拆解与原理讲解,让学生理解器件功能如何支撑系统运行;同时,结合器件功能分析其工作原理及接线操作,强化安全用电与规范接线意识。在此基础上郭工解析了工业自动化综合控制系统的整体构成及其通讯方式,梳理该系统编程的核心方法与易错点,并带领学生完成系统初始化编程,为后续复杂系统功能实现打下基础。
后三天的实习分别围绕上料系统与加工系统展开,郭工先介绍对应系统的构成、核心功能及安全操作规范,明确系统运行的详细要求,指导学生建立变量表以梳理编程逻辑,随后带领学生逐步完成系统功能的编程实现;学生进行实训操作独立完成程序编写、下载与调试,郭工巡回指导,实时验证程序功能、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在当天实训结束后集中总结共性问题,帮助学生及时修正思路、巩固技能。同时讲解了工业自动化领域常用的通讯协议,并结合西门子自动化系统的典型通讯方式,解析不同协议的适用场景与通讯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交互。同学们在完成单站编程实现功能的基础上将上料站与加工站通过网络联机,组建一套完整的上料、加工联动系统。在团队协作与反复调试中,学生们成功实现两站的通讯与协同运行,切实体会到系统集成的工程思维。实训即将结束时,郭工对实习情况进行全面总结,结合自动化行业发展趋势,为学生就业与职业规划提供参考建议。
此次校内集中毕业实习,既是智能工程学院落实以实践育人教学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衔接课堂理论与工业实际的关键环节。通过五天的沉浸式学习与实操,2022级自动化专业学生不仅深化了对PLC编程、常用工业器件、工业通讯等核心技术的理解,更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了逻辑思维与动手能力,为后续毕业设计与职场发展筑牢专业根基。
撰稿:张姣
摄图:张姣、王瑞芳
(智能工程学院供稿)
上一条:【艺传动态】东西部校际合作新篇章:重庆移通学院青岛问道,探索影视教育融合创新路径
下一条:【淬炼商学院】案例中心:师生研讨活动第43期:班马优洗的“互联网+洗护”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