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移通资讯 快讯 正文

快讯

【新采动态】解锁纪实性写作技巧“密码”杭报集团每日商报首席记者来我校开展主题讲座

2025-09-25

9月24日晚,由重庆移通学院新闻采写学院、廊桥书院、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联合主办“新采大视野”系列讲座在六度空间创梦空间精彩开讲。现场气氛热烈,师生齐聚,共同聆听了一场极具实操价值的知识盛宴。此次讲座特邀29年媒体从业经验的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每日商报资深编辑、首席记者,集团新闻和发展研究所评报员,以及某省份党委宣传部审读审看中心专家库入库专家虞洪波做客重庆移通学院。虞洪波以“纪实性写作 功夫‘在诗外’——新闻采写方法在纪实性写作的灵活运用”为主题,深入剖析纪实性写作的核心技巧,给现场师生带来了丰富的案例和实用的写作方法。

兼具一线采编经验和高校教学背景的“双栖”专家,虞洪波也是浙江工商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外聘教师,并曾担任重庆大学生新闻作品展大师工作坊主讲嘉宾。在本次讲座中,他围绕如何恰当运用“背景材料”、如何精雕细琢“细节情节”、新媒体风格语言让纪实性作品更有看头等写作核心,结合十余篇生动报道,帮助同学们将抽象的写作理念转化为具体可行的方法。

“背景材料决定了作品的厚度与格局。”虞洪波首先以《大淌村:奉节脐橙“解锁”乡村振兴密码》为例,层层剖析如何运用背景材料塑造文章结构。他指出,文章开篇突出“产业振兴”的宏观意义,继而追溯“奉节两千多年柑橘种植历史”,再聚焦到“大淌村靠脐橙谋发展”的当下场景——通过这种由大及小、由远及近的铺陈方式,能够让读者更完整地把握事件的前因后果。同时,他还以《港珠澳大桥90后“守门人”仲安琪》为例,结合报道中“红耳彩龟是公认的‘生态杀手’”等翔实背景,强调丰富信息对增强纪实写作权威性和可信度的作用。虞洪波表示,重庆移通学院新闻采写产业学院的《商道故事》,在写作时就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背景材料,让其内容更有厚度。

在谈到“细节和情节”的刻画时,虞洪波直言:“细节是纪实作品的灵魂。”他以《军嫂李银华的567张车票》为例,指出“乘坐11个小时大巴,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摔伤痕迹”等具体描写,比起抽象地称赞“克服困难”更具感染力和现场感。此外,《怒放啊,开山岛上那抹最耀眼的红》报道中对“3段陡坡、4个平台、58级台阶”“5点58分太阳露出海面”等精确数据的呈现,使王仕花升国旗的瞬间极具画面感,读者仿佛随文字身临其境,真正领会到现场的庄严。

在本次讲座的讨论环节,虞洪波现场选取了两篇学生新闻稿作为案例,带领师生深入剖析一篇完整新闻稿应具备的基本要素。他强调,优质新闻写作不仅需要明晰的标题、导语和主体结构,还要注重背景信息的补充、细节与情节的生动呈现,以及多元视角和权威数据的引用,这样才能使新闻稿内容更加真实、可信和有温度。现场同学们积极参与,纷纷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写作经验。

来自淬炼商学院2025级财务管理专升本6班的胡玉婷同学表示,讲座中对于背景、细节与情节结合方法的讲解,让她受益匪浅,未来将在写作实践中不断尝试并完善结构。艺术传媒学院2025级网络与新媒体9班的姜悦同学则感言:“最受触动的是‘细节让文字活起来’!今后无论是写作还是拍Vlog,我都要多关注并记录身边的微小温暖细节,比如食堂阿姨递餐的动作、图书馆同学专注书写的画面,这样内容才能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活动结束后,许多同学围绕写作话题与虞洪波老师热烈交流,虞洪波也欣然与同学们互加微信,并承诺今后将持续在微信群与大家分享更多有深度、有温度的优秀纪实文章,助力同学们不断提升写作能力。

重庆移通学院新闻采写产业学院院长方刚表示,作为学院品牌活动,“新采大视野”已邀请多位学界业界大咖,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校内外合作,联合各学院、书院推出系列专题活动,通过“专题讲座+实践训练”双轨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他鼓励同学们多看、多写、用心体悟,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提升自己的采写能力。



撰文:王赟

摄图:徐耀鸿

(新闻采写产业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