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移通学子商科思维,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汇江书院与淬炼·国际商学院联合举办的“汇文天下”商业案例研判系列活动第四期——“盲盒经济”进行时于10月26日12:30在汇江书院影音活动室顺利开展,本次活动邀请到淬炼商学院陶春霖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有趣精炼的“盲盒”讲座。
陶春霖老师分别从盲盒的发展经历、市场环境到品牌联名及其商业模式三个方面展开讲座。首先,陶老师给大家抛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盲盒?台下同学有的窃窃私语,有的默默摇头,随后陶老师以“泡泡玛特”——一家潮玩公司的简短视频为大家生动的介绍了“盲盒”市场现状,由此引出其发展历程,从国外到国内,分别展示了“盲盒”在不同市场环境中的独特营销思路。在国外起初以福袋的形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以商品尾货处理为主要目的,而后逐渐商品化,随之推出线下“扭蛋机器”。在国内大多以品牌联名的方式吸引消费者眼球,例如旺仔牛奶盲盒系列——56个民族包装随机装箱。
接着,陶春霖老师为大家详细的讲解了“盲盒”的品牌联名。以泡泡玛特和名创优品两大品牌为例,前者的成功得益于“Molly”这一IP形象,年初时与芬达联名推出Molly“鼠年乐队系列”,巧妙融入品牌特色,而后者则积累了一众耳熟能详的IP形象。一个个常见的“盲盒”联名引起同学们的热议,大家兴致勃勃地交流着身边出现的“盲盒”品牌。
随后,陶春霖老师为大家讲述“盲盒”市场的商业模式。陶老师提到:盲盒不是刚需,解忧才是刚需。“盲盒”经济的发展首先需要大众染上“收藏癖”,近而以“饥饿营销”制造稀缺性,激发消费者饥饿情绪,随后衍生出很多优质的UGC内容,吸引更多潜在消费者。
最后,大家就如何看待当今“盲盒经济”展开讨论,沈田琳同学认为不应跟随大众疯狂追随“盲盒“的脚步,应正确的看待自我对于”盲盒“的需求;龙沿润同学则认为“盲盒”经济正发展得如日中天,对其当今市场十分看好。
李大钊曾说:“人类最高的欲求,是在时时创造新生活。”经过陶春霖老师的细致讲解,同学们在探索“盲盒”经济中运用商科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同时营造书院良好的研讨氛围。
供稿 汇江书院、淬炼·国际商学院
摄影/丁秋羽 撰稿/杨紫琪
书院部转稿
上一条:【社团活动】习华夏文明,兴礼仪之邦——记艺术传媒学院“道义之交,约之以礼”主题活动
下一条:【名师课堂】新电影,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