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下午13:30分在移通学院北校的区荷悦书院功能室召开了中德国际教育论坛专题报告会。首先,来自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副校长Michael Namokel围绕工业企业与国际对接的问题展开交流,Michael Namokel副校长通过列举运用跨文化能力将液压技术以及ficher公司的焊接技术应用到工业企业的接口功能中,说明了学习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以及掌握这种能力对学生本人及学校乃至公司的益处。在报告结束后的提问环节中,围绕跨文化交际能力展开提问,Michael Namokel副校长回答到:他明白中德文化存在很大的不同,我们需要在这方面不断的努力,争取取得更好的合作。
下午14点,来自西北大学国际商学院执行院长顾颖教授对他的专题报告进行阐述,报告主要围绕中德合作办学中的课程设计与模式创新研究,他表明了现阶段中德合作办学迎来了历史最好的机遇,而中国则需要更多的应用技术。说到技术,现在社会最为潮流的莫过于人工智能,由德国帕德伯恩经济管理应用技术大学Gregor Sandhaus教授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人工智能趋势的报告,Gregor Sandhaus教授向大家提问:当你抬头看天的时候,一道闪电划过你会想到什么?大家开始众说纷纭,但答案都离不开雷、雨。因此,我们从Gregor Sandhaus教授那里知道,人工智能就类似我们的人脑神经元,一切都有一定的连接,在一段视频中,当我们都注意视频中白衣女孩传球时,却都没有注意到视频中的黑衣女孩手中有一只黑猩猩,这就是Gregor Sandhaus教授说的探照灯原理,每当我们将注意力放在一件事情上时,往往会忽略其他,人工智能也存在着这些弊端,未来还有很长,要继续努力探索。
下午15:30分,开始茶歇时间,各位嘉宾也都趁着休息,与之前的发言者们就其报告内容进行交流。这次的中德国际交流的深入,可以让中德两国之间学习的关系更加密切。
茶歇过后,专题报告也开始进行,接近尾声的专题报告让在座的各个嘉宾都很珍惜交流时间,在发言会上做好笔记,提出自己心中的问题。来自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兼智能工程学院副院长高飞老师为这次的专题演讲报告做了最后收尾,借鉴德国“双元制”,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曾就职于移通学院的高飞老师结合移通学院的情况,对此次报告进行了深入剖析,更加强调要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校企协同,而不仅仅只是存在于形式上的“双元”。
下午17时20分,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校长助理丁福臣总结中表明,希望中德继续深入交流,多多探讨。分会场二的专题报告以此落下帷幕,这次的交流也顺利落下完美的句号。
撰稿:黄鑫
图片:黄丹妮
(宣传新闻中心 大学生记者团)
上一条:【中德论坛】中德合作教育,培养应用型国际化人才——记第三届中德重庆国际教育论坛(分会场三)
下一条:359期|书院印象:北山书院与校铁人三项队联合推出阳光晨跑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