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星期一下午一时三十分,第三届中德重庆国际教育论坛分会场三在我校荷悦书院109室圆满落幕。大会由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中德应用技术学院副院长侯宇晶主持。论坛期间,几十名中外嘉宾,围绕本届论坛七大专题报告,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群策群力,推进了中德教育的深入开展。
大会首先由杜伊斯堡直录项目负责人Scholten进行了德国公立大学直录中国高中毕业生项目介绍。Scholten从校区、校史、研究领域等方面详细具体的介绍了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的学校情况。同时表示德国公立大学直录中国高中毕业生项目使中国学生去德国留学更加简单便捷,从而更好的实现教育国际化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副校长王红军进行专题报告二理念变革课程融合过渡衔接的讲解。她表示“要教育助力学生认识自我、探索、发现、选择未来学习领域。”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具有学科核心素养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王红军校长介绍了北京第三十五中学小学、初中、高中、国际部一校四址的特点办学。从而通过建立德国友好校,进行双外语教学,大学衔接课程等办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具有自我认知,根植祖国具有民族自信的新型人才。最后王校长表示希望中德能够拥有更多的合作机会,共同推进中德教育。
大会持续五小时左右,中德嘉宾围绕七大专题报告深入的讨论,无论是中国嘉宾还是德国嘉宾都为了中德教育推进出力。上海理工大学中德学院德语教研室主任王晔表示上海理工大学中德国际学院在进行中德合作办学中的德语教学更加注重质量保障,通过学生管理、教师管理、在线教学和过程化教学管理等办学模式都是为了促进中德教育的进一步开展,培养更加优秀的应用型国际化人才。
中德两国各高校代表、应用技术行业代表以及教育专家们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新常态,精心传授教育教学创新的前沿知识与技能,全方位提升参与论坛人员的教育教学创新水平,极大地拓宽了中外学者和学生的研究视野,有效提高了大会参与师生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及实践能力。相信在中德两国校企合作友谊之水浇灌下,“中德国际教育合作论坛”这棵大树一定会结出累累硕果,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国际化人才。
文字:张思媛
图片:丁雪荣
(大学生记者团)
上一条:【中德论坛】加强国际合作,培养高质人才——记第三届中德重庆国际教育论坛分会场(五)
下一条:【中德论坛】最好机遇,更深合作——记第三届中德重庆国际教育论坛分会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