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营造我校传统文化氛围,提升社团活动参与度,夯实重庆移通学院传统文化社团联盟的基础培训,传统文化社团联盟将有计划地开展琴棋书画、传统文学、传统节日、民间工艺、中华武术、地域文化、衣冠服饰、饮食厨艺、传统音乐等领域文化的知识课堂,促进我校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推动我校传统文化社团联盟的发展。
知妆造品古韵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妆造是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形态之一,集聚传统文化的精髓,蕴藏传统审美的意趣。4月23日下午华韵汉服协会于别都书院颜究室开展了美人云鬓妆造精品课堂。同学们通过实践与应用,感受到古典发式的魅力,遇见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汉服是由衣裳、礼仪、面式、发式、鞋履、配饰等共同组合的衣冠系统,其中发式在汉服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活动之初由副社长为社员们介绍各种古典发式类型。汉服发式的特色在于发型与冠戴,既能增加女子仪容之俊美,又能体现出女子的年龄与身份特点。古代女子发型变化,基本上是按梳、绾、鬟结、盘、叠等变化而成,再饰以种簪、钗、步摇、珠花等首饰。因此研究女子发型主要是探讨其梳编形式与规律。
(图一)
绾发髻探方法
听完社长的讲解与演示,大家迫不及待地开始尝试自己做发型。在社员自己动手盘发时,各种小问题接踵而来。例如辫子盘不起来,夹子固定不住,头发碎发太多,做出来效果不好等问题。
社长针对社员们遇到的问题进行耐心讲解,提到盘发要想真正做到位,首先还是需要理解造型的基础原理。古代造型大部分是真发绾起的,而真发细软,不易固定,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借力。基础包发要打牢,基础打好才能很好地稳住上面的发髻。同学们了解到原理,又开始尝试,稳扎稳打地做每一步,逐一克服过程中的问题。
(图二)
传统的发式过于复杂不适合新手学习,在教学过程钟并没有刻意去复原历史上的造型,在发型整体的设计上做了减法,使之更符合当代的审美观,也更加适合日常汉服的出行。大家在课堂结束末尾之际都能独立地做出一个汉服发型,收获满满的成就感。挽发是一种情感的延续,将其进行下去,不仅是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也是对情感的延伸和关注。
(图三)
本次精品课堂学习古典发式的初衷是想以不同的发型展现汉服不一样的美,希望更多的人能被汉服的美丽所折服,也是想让同学们在愈来愈繁忙的生活中增添的一份仪式感。古时女子到15岁时,就会举行笄礼,学着成年妇女的样子,挽髻插笄。而如今这样的传统礼仪还有多少人记得?文化传承从来就不是无趣无聊的,而是郑重且富有诗意的过程。而传统文化传承所需的仪式感,从我们穿上汉服,坐在梳妆台前盘发中慢慢找回。
(图四)
撰稿:唐玉立
拍摄:曾浩
(团委转稿)
上一条:【志愿服务】外国语学院“情暖贫困家”第52期——陪伴的力量,细微之处见真情
下一条:【学院风采】学业导师联专业,完满教育架桥梁——记数信学院工程管理教研室学业导师系列完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