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移通资讯 快讯 正文

快讯

【创意写作】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2020级创意写作学院诗歌工坊上课体验

2021-04-26

诗歌工坊第二章是《诗人的天职》,通过苏瓷瓷老师对荷尔德林与海子的讲授后,我们慢慢开始理解了“诗人的天职”是什么,思考自己为什么而写诗,今天我们将走进本章最后一节的内容——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今天的课程大部分内容是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探讨,苏瓷瓷老师向我们分享了翟永明的诗歌《在古代》,并让同学们进行续写。教室割成了一个一个的小空间,每个同学都在自己的世界里捕捉灵感。一段接一段的诗歌被分享在QQ群里,苏瓷瓷老师让大家仔细阅读同学们创作出来的这一小段诗歌,然后选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和大家分享交流。

在学生互评环节,王莹同学说她最喜欢的是母红利的作品。“在古代 每次见面 都是一生一回 人是陌生的熟悉 水拧破了石缸 /现在 你的代号有11位 你的样子不止一种 人是熟悉的陌生 我们沉默如谜的呼吸。”王莹同学说:“母红利的这个诗歌时代特征很明确,从前人们见面需要跋山涉水,并不方便。人们是陌生的熟悉,这样的距离感是美的。如今每个人都缩化成了一个以手机号编成的代码,我们有成千上万的联系人,心与心的距离却不一定贴近。”刘文蔚同学说她最喜欢张朴的诗歌:“在古代,活着是对生命的尊重 一亩良田,堵在每个人的心口 一口水井,淹没了黎明的哭声 夜晚的锋利,将要被红色熄灭 你说着,地下深处的秘密 /现在,站在楼顶一跃而下 灵魂拷问身体,只换来自由落体 蜜糖美酒腐蚀了皮囊 大地渗出的黑油,糊住了喉咙 剩下的时间,是魔鬼的惩罚。”文蔚同学觉得张朴的诗歌是在说生与死。张朴同学答道:“在过去因为天灾或人祸人们活着很不容易,他们对生命是敬重的。而如今,死亡很简单,一个跃身最后什么都留不下来。”

在林森读完杨云翔同学创作的诗歌后,两人展开了小小的讨论,“在古代,一枝折了还乱的柳 前路一望无际,我看你走 无期 雪满头 /现在,挥一挥手, 下一个路口是谁与谁的相逢 你不在乎我的不在乎,满不在乎。”林森同学认为这里的“路”和一望无际是一种相望,人和人的遇见。而杨云翔同学说道,其实在这里他更想表现的是一种情感,人们内心的浮躁,没有人在乎今天的遇见,也不会留意下个路口谁会出现。而这一点与刘文蔚和杨港同学的诗歌主旨是不谋而合的,关于现代社会的浮躁。刘文蔚同学的诗是这样写的:“在古代,历经数载也难遇心仪 命运拍打后,只渴求住在彼此的瞳孔里 飞蛾一般的躯体,让野火更烈 吞掉禁锢,蜉蝣也愿跳海/现在,交流变得像大雾乱窜 深夜是绝佳的捕捉地点 要接吻 要做爱 我们只存在一刹那青筋暴起的喜欢”苏瓷瓷老师说道:“其实文蔚在这里写的是一种时代的变化,男女感情的变迁。原本身心合一的爱情,变成了‘爱的动作’在‘爱的情感’的前面,这句‘只存在一刹那青筋暴起的喜欢’写得好,写出了‘性’与‘爱’的隔离。”

“在古代,我们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 风刮走叶子 掰手计着时日 飞虫满天的日子里无晴无雨/现在 神仙坐在高阁 却不看他们脸色 我们夺门而出 带回来的不是月光”杨港同学先向大家解释了一下自己的创作想法:“其实我想表达的是,在从前人们是仰仗大自然的,劳作与收成都要看天气。但是现在大家根本不在意天气如何,灾害如何,每天机械的出门又疲惫的归来。”苏瓷瓷老师评价道:“杨港同学的诗歌,第一节表达对于自然灾害的侵入人类是无奈的,是对自然和神抱有敬畏之心,不以造物主姿态自居的。到如今却不看神仙的脸色,人失去了敬畏心并试图掌控万物。月光其实也有双重含义,不仅仅是月亮,也是疲惫是迷茫。”

随后,苏瓷瓷老师带着我们分析了翟永明的《在古代》。苏瓷瓷老师表示全诗一直在用“在古代”、“现在”来做对比和呼应,这样的呼应是层层递进的。从相识到见面再到灵魂的靠近,整首诗是有一个过程感的。在一些用词上也非常有深意——“现在 我住在你的邮箱 灌满了群星 它们都是五笔字形 它们站起来 为你奔跑 它们停泊在天上的某处”都是用的“它”,“在古代,青山严格地存在 当绿水醉倒在他的脚下 我们只不过抱一抱拳”这里用的是“青山严格地存在”、“我们抱一抱拳”。也就是说,现在的一切都是被物化的,物与人并不平等,所以是“它”。而在古代,万物平等,青山可以是严格的,是可以有尊严的,是有人格的,物与人是平等的。

苏瓷瓷老师向我们展示了这首诗的结尾:“在古代 我们并不这样 我们只是并肩策马 走过十里地 当耳環叮当作响 你微微一笑 低头间 我们又走了几十里地。”这不是一首机械的反复重复古代与现代对比的诗歌,而是让结尾停留在了古代,回声源远流长。

接着,苏瓷瓷老师向我们分享了赖内·马利亚·里尔克的诗歌《秋日》,苏老师没有做出解读,希望留给同学们自己思考的空间。苏老师着重和大家分享的是里尔克的《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中的第一封。首先是第一个问题:“请你走向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在你夜深最寂静的时刻问问自己:我必须写吗?你要在自身内挖掘一个深的答复。”我们应该问自己,找到一个答案,若这个答案是肯定的话,那我们就该“要像一个原始人似的练习,去说你所见、所体验、所爱、以及所遗失的事物。不要写爱情诗;先要回避那些太流行、太普通的格式。归依于你自己日常生活呈现给你的事物;你描写你的悲哀与愿望,流逝的思想与对于某一种美的信念──用深幽、寂静、谦虚的真诚描写这一切,用你周围的事物、梦中的图影、回忆中的对象表现自己。”这也是苏老师想告诉我们的,陌生性的重要。我们应该先去寻找陌生感,再把它放进诗歌中。文中还提到“你不还永远据有你的童年吗,这贵重的富丽的宝藏,回忆的宝库?你往那方面多多用心吧!试着拾捡起过去久已消沉了的动人的往事走向内心,探索你生活发源的深处,在它的发源处你将会得到问题的答案,是不是‘必须’的创造。”苏瓷瓷老师告诉大家,回忆是被创造出来的,你还有你的过去和现在,不要担心没有什么可写的,回到我们的根,内心最深处去寻找素材。

 

 

撰稿:刘玉婷

(创意写作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