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南宋末期时四川的军事战略地位,锻炼研究会成员们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钓鱼城研究会于4月16日下午,在钓鱼城历史文化博物馆二楼多媒体教室举办了以“南宋四川军事战略地位”为主题的传统文化历史小课堂。此次活动由钓鱼城研究会综合管理部副部长王潇同学和学生讲解员罗桢林同学进行分享。
此次传统文化历史小课堂分为三部分展开。一开始,罗桢林同学以四川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切入点,从地形、气候、水系、土壤等多方面分析了四川形成天然复杂险峻的地理位置优势。场下的同学发出感叹:“还真是如《蜀道难》中所描述的的川蜀一般,‘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啊,何其乘高居险”。古巴蜀历史悠久,罗桢林又结合近期社会热门话题“三星堆”带领同学们了解了更加久远的巴蜀文化。
随后,王潇则向大家分享了古代四川的战争历史,带大家去了解宋蒙战争下的四川又是怎样的。四川,坐拥天险,地大物博,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宋对四川的局势十分重视。王潇同学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从四川地形图生动讲解了四川是如何利用地理优势,建立山城防御体系对抗蒙古大军的进攻。
紧接着,他又讲到在宋淳祐二年,宋朝在此对四川防务进行讨论,在择地防守上形成了“蓉渝之争”,王潇问道大家:“大家都知道‘渝’指重庆,那你们知道‘蓉’代表哪个地区吗?”同学们积极讨论起来,纷纷猜测,都没有确定的答案,于是王潇说道:“其实‘蓉’就是成都”,当时在择地镇守问题上形成了成都派和四川派,两种观点各有利弊,与成都相比,重庆山形和水势相叠加,防守优势突出。而现实的发展,也印证了重庆派的独到见解。经过南宋的数十年经营,奠定了重庆的大致格局,一直延续至今。
最后,同学一起观看了四川印象纪录短片,其中的民居、美食、风景,无不把巴蜀特色和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同学们对于巴蜀之地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次传统文化历史小课堂正式进入尾声,综合管理部部长谢婷婷同学为本次历史文化小课堂进行了总结。
“读史使人明智”,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演替总是发人深省。历史已为过去,我们或可从书籍文字中,或可从历史遗迹中去探访历史。同时,作为当代大学生对于历史我们需要抱着求真的心态,用正确的历史观观去探索历史,感受历史魅力,传承优秀历史文化。
图文:谭泓妮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 钓鱼城研究会供稿)
上一条:【地域研究】烈士墓寻红色记忆 版画院领城市内涵——完满教育中的课程思政
下一条:【地域研究】移通学院特色课堂——服饰制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