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通资讯

【地域研究】移通学院特色课堂——服饰制作技艺

2021-04-19

4月14日下午,移通学院特色课堂——服饰制作技艺在C区大学生活动中心顺利开课。“全国刺绣行业技术能手”、“工艺大师”、“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单大琼携第五代传承人伍红梅老师莅临授课。实践操作之余,北山书院学业导师李凤勤与两位老师及30位移通学子展开互动交流,学生们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国家二级制版师、高级旗袍设计师伍红梅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了旗袍的发展历史、派式、工艺,让同学们了解其文化背景及历史进程。旗袍分为京、海、苏三个派式,它们都代表着各自地区的文化,孕育着不同的美。令人遗憾的是,以前的旗袍有八大工艺,现在只剩六大工艺,它们分别是“镶、嵌、滚、宕、盘、雕、镂、绣”。

传统的旗袍制作是将一片完整的布,逢中裁剪出圆领,再开叉完成一件旗袍的制作,旗袍宽大平直,衣长及足,材料多用绸缎,衣上绣满花纹,领、衣、襟、裾都滚有宽大的花边。现在的旗袍采取了一些改良,拼接设计,加入了一些时尚流行的元素,将时装主流色彩相融合,体现时代的信息。

在同学们动手实践环节,单大琼老师、伍红梅老师给同学们具体讲解了旗袍的制作流程,刺绣与服饰的结合等。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测量,单大琼老师向大家耐心讲解旗袍测量方法的同时,伍老师也在给学生模特测量,并“一对一”指导大家实践操作,显然,旗袍的制作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从测量、设计到裁制,它需要耐心和时间,每一步都需要全神贯注。伍老师强调,只有真正合身的旗袍才能衬托出自身的气质,所以测量是我们制作旗袍不可缺少的一步。

旗袍是多元文化、多民族、多地区的融合,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通过此次课堂的学习,同学们认真欢喜的笑脸,忘我的学习氛围,可以看出大家对传统文化课堂的浓厚兴趣。三位老师的互动交流,让同学们身临其境,近距离感受旗袍的魅力,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进一步促进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撰稿:张雪亭 田亚兰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北山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