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通资讯

【移通非遗】非遗中心峡砚传习教育——“作品设计制图与圆弧打磨”

2019-11-28

11月27日下午4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传习教育——合川峡砚制作技艺在非遗传习基地北山斋E101准时开课,合川砚雕大师易宗成莅临指导,近30位非遗研究员认真学习峡砚雕刻制作技艺,非遗中心教师李凤勤、彭伟参加了本次活动。

合川峡砚的石材采用的是重庆合川钓鱼城下嘉陵江沥濞峡段的天然峡石精雕细琢而成,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手工艺品。砚台是古人书房中最重要的书写工具之一,承载着中国文化的丰厚底蕴。一方精美的砚台制作,是要经过千锤百练才能够形成。

经过第一期砚台历史、选材构思及工具使用等学习之后,知道了如何运用宽刀、窄刀等基本工具的用法。这节课的学习主题是如何在砚台上制图雕刻,如何使用锤子敲击砚台,学习难度的有所提高。在理论环节,易老师手法娴熟的画出砚台的形状,为大家讲解如何构图,如何敲击,打磨出一个圆弧的砚台形状等。在实践操作环节,易老师把刚刚的理论运用在实践操作当中,现场展示了砚台的制图与雕刻打磨。

非遗研究员们观摩了老师的实践演示后,迫不及待的开始在自己的砚台材料上进行实践操作,在打磨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重重,不知道如何用宽刀构图出一个圆弧形状,如何将凹槽打磨等。易老师耐心的对同学们进行了一对一指导,并告知用锤子打磨砚台的秘诀。经过易老师的指导,同学们雕刻手法越来越娴熟,有些同学甚至开始在设计上加入了自己的创意,砚台的造型及弧度初步显现。

峡砚的制作过程是非常艰辛的,而合川峡砚的雕刻之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技艺大师不断磨练的自然显露。同学们在学习砚台制作技艺的同时,也深切感受到了匠人身上的坚韧与执着的精神,这也更加促使同学们不断磨练峡砚技艺,并在千般磨练中坚持下来,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撰稿:刁浩原、龚滔

摄影:熊文浩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