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我们度过了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以及5月5号无产阶级伟大导师马克思诞辰202周年纪念日。5月6日下午4点,德育教研室召开了集体学习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杨勇主持,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本次学习的内容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五一国际劳动节、弘扬五四精神相关讲话以及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学习伟人马克思的相关论述,以及如何把理论精神融入课堂教学,提升思政课堂的理论深度和时代热度。张兴玲、宋珊和朱艳秋三位老师作为代表进行了自己的学习分享。
首先,为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给郑州圆方集团全体职工回信精神,张兴玲老师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特点,将回信精神和课程教学进行了融合。张老师建议在“职业道德”章节的讲授中,将习近平总书记崇尚劳动、赞美劳动者和点赞劳动模范的鲜活案例融入进理论教学中来。张老师指出,新时代涌现出来的劳动模范,尤其是在此次疫情防控中表现优异的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事迹是课程中可以用到的最鲜活的案例,我们要以此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弘扬劳动精神,克服艰难险阻,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在平凡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故事。
而后,宋珊老师带领大家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并结合今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寄语,分享了相应的学习感悟。宋老师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是一百年来激励中国一代代青年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尤其是今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涌现出了众多的青年战“疫”故事和感人事迹,以及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正在广大的贫困乡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着,奉献着的青年代表人物。无论在哪个战线,我们都看到了中国青年在国家需要的时候站了出来,他们闻令而动、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用年轻的肩膀扛起了时代使命,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奉献精神与责任担当,呈现了青春的奋斗底色和蓬勃力量。宋老师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要继续继承和弘扬五四爱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复兴伟业。
最后,朱艳秋老师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师代表发言。她总结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论述,包括“马克思——顶天立地的伟人”、“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世界,深刻改变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马克思主义政党——勇于推动自我革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学习马克思主义——共产党人的必修课”、“运用马克思主义——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七个方面。朱老师建议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把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和唯物史观、实践论、认识论等知识点结合,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实践中,激励新时代青年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崇高信仰,自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统一,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青春五月季,学习正当时。三位教师代表分享结束后,教研室主任杨勇进行了总结发言,他讲到,教研室各位老师在放假期间仍积极关注与课程相关的时事热点,毫不放松理论学习并将其融入课堂,展现了思政教师的精神风貌与时代担当,希望各位老师继续保持状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做学生思想成长的引路人。
图文:宋珊
(思政教学部)
上一条:505期|书院印象:“云端自习,共创佳绩”——汇江书院“云端自习室”活动进行中
下一条:【钓鱼城研究院】三江论坛系列活动之学术讲座第五期成功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