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2020级英语3班学生,刚到荷悦教室准备上课时,《创意写作》主讲老师田一洁笑眯眯地宣布:“今天这节课,为了充分地亲近大自然,拥抱春天,我们就在室外的山坡上授课,好不好?”同学们愣了一秒钟,然后大声欢呼,好!
大家蜂拥而出,很快便寻得一处绿油油的山坡席地而坐,一堂别开生面的创意写作课就这么开始了。此时,梨花已过,天上有淡云,远处的池边上有依依的杨柳,而樱花开得正好。同学们一扫教室里的不振,个个兴致盎然,为这种突如其来的福利而激动不已。
田老师站在山坡上,她讲课很有特点,不急不躁,循循善诱,极具亲和力。她说:“在我的写作课上,会教你们实实在在的技巧,你们不要害怕写作,它是一个可以学习的技巧,你不要说你没有天赋和才华就学不好写作,就如开车也是一门技巧一样,你学会了基本的驾驶技巧,平安出,平安回就行了,如果你需要漂移,一把甩进库,可能需要一点才份。写作也是,掌握基本的技巧,能达到你想表达的目地就行,如果你要拿诺奖,我可能没办法教你,我教的写作基本技巧,都是你们将来可以教给你的孩子的。”
同学们忍不住笑了,好接地气的讲解啊!
田老师举了个例子,称有一种写作技巧,可以大量用在命名和文案上,我叫它“活字法”,你看这句话“梅若庭中樱花正盛”。如果我们换成“院中”,感觉会大不一样,如果换成“庭前”,感觉又不一样,因为这些字在我们的印象里,它有它的方位感和空间感的,咱们可不可以把“庭中”换成“中庭”?
同学们都大叫可以!田老师说,你看,我们的字都是活的,你们都知道过去的活字印刷吧,就是把字挪来挪去,固定了再印刷,我们的“活字法”就是这样。以后你们给孩子取名字的时候,可以叫“梅若”,也可以叫”若梅”,但你们知道肯定是“梅若”好,这是什么原理呢?因为“若”在前,固化了意象,你们也觉得它有说不出的“土”味,而“梅若”则不然。
接下来,田老师问同学们想起什么样的笔名,一个女生说她想叫文筝,因为她前几天看到有人放风筝,觉得飞得高,自由,但又要有牵绊才是一个很好的状态,田老师笑了说,那我建议叫“文鸢”,大家立即想起那首“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大家都说:“哇!”
创意写作结合古诗,那种韵味一下变得特别美妙。
田老师接下来的重点是讲“思想”,老师让同学们对女大学生祼贷发表看法,不少同学都说是因为女孩子可能没有节制,虚荣心较强,法制意识淡薄等等,通过老师的引导,大家逐渐意识到,这种现象的背后,可能是一个群体的需求没有正规的通道去满足,至于怎么满足呢?需要我们不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就是我们本课的重点,思维方式不能局限于“我”,要到更高的维度去考虑问题,这也是符合学校对我们的培养定位,有管理者的思维。
最后田老师提出了一个让我们神情一凛的问题,除了不法分子让我们用来变现的肉体和尊严,这个阶段的我们还有什么可以拿来变现?
有同学说是知识。
田老师问,对,你们今天学到了一个“活字法”,哪位同学今天去小学生家里做家教可以把它讲得很明白,让小学生说,好的,我会了,然后你走的时候拿到80块钱的家教费,你们谁有这个把握的可以举个手?
我们没有人举手,于是田老师说,学习知识是你们每天在干的事,但是知识,你知道归知道,你会用吗?这是一个问题。知识变成能力的三步跟吃饭一样,都是吸收、转化、输出。你们学一个技能的时候,要时刻的问自己到了哪一步,有没有真正悟到,掌握了,这才是很关键的。
老师见我们低落了,又说,你们不是正在学习么?不是现在知道如何学了么?知道不足便是又朝美好更进了一步。
最后老师给我们看了一张图片,让我们给图片命名。那是一个病房里躺着两位老人,中间坐着一个中年男子。同学们都取名“压力”,“责任”等等。
田老师说这张摄影金奖照片名字叫“独生子”,它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痛点,也是和我们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到表象,只表达我们的感觉,本课思想训练的重点就是要突破维度,看到更深刻的东西。
两个45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同学们都意犹未尽地讨论着课程。不少同学说,我以为我们课表上的创意写作课就是作文课,是那些应试套路,看来是真错了。创意写作课,必须抛弃以前那种僵化刻板的思维,文学作品才能真正生出翅膀。
同学们表示,只有天气允许,希望以后还能常常坐在春风里,听老师讲创意文学技巧,讲人生,从一场美好奔向另一场美好。
撰稿:邓杰
(创意写作学院供稿)
上一条:【“V&S”品宣菁英】《山城棒棒军》编剧空降移通 讲述中国故事——“V&S”品宣菁英孵化中心大咖讲座第一期
下一条:【青马工程】同频共振开展百年党史系列主题教育,“青马”领学筑牢学生骨干思想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