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 宣传新闻中心、别都书院联动名师课堂,于下里巴人剧场开展“V&S”品宣菁英孵化中心大咖讲座第一期。本次讲座邀请到国家文化部优秀专家、重庆市作家协会原副主席,重庆工商大学原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原校教学督导督察文法组组长,著名电视剧《山城棒棒军》编剧王逸虹教授,讲座以《以人民发展为中心,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共吸引700余名移通师生,反响热烈。
“V&S”品宣菁英孵化中心由宣传新闻中心携手别都书院共建共育,面向全校师生开展新闻宣传相关培训。项目以技能培训+赛事指导为主,培训内容涵盖新闻传播、新媒体运营、品牌营销等理论课程,摄影摄像、平面设计、文案编辑等技能培训,并链接校外行业大咖资源,整合校内外师资,组建师资库及学生助教团保障培训质量,增强我校品牌营销与新闻宣传能力,提高新闻宣传工作者专业素养。
王逸虹教授重点从如何写好中国故事及中西方文化差异两大方面进行讲课。王教授表示,以人民为中心是既是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宗旨,也是文艺作品的本质属性,进行文艺创作时,要思考是为“人民”写作还是为“人类”、为“当下”还是“未来”。而想要写好中国故事,必须满足三要素,即中国题材、中国精神及中国叙事方式。王教授认为写作时可从历史传承体现中国文化精粹的典籍故事、现实生活中彰显中华民族品格与精神的人生际遇的故事、具有地域特色的传奇故事三大方面的收集中国题材,且要牢记“文学艺术源于生活”,作品须立足于实际生活。王教授分享了自己在创作《山城棒棒军》时为收集素材深入棒棒生活的幕后花絮。他提到在创作期间,曾到棒棒军宿舍与他们面对面聊天,他让棒棒军们说出自己做棒棒军时最开心和最伤心的事情,一位棒棒军说到为了多赚钱,与顾客玩“文字游戏”,“90步20元,超过90步就得补其他的钱”的故事被引用到《山城棒棒军》梅老坎的故事里。
王教授展开分析了中西方文化精神的差异。他提到,每个民族的神话都有自己的烙印,但哪个民族的神话里有我们这么多战天斗地的抗争故事?中国人的祖先用这样的故事告诉后代:可以输,但不能屈服。中国人听着这样的神话故事长大,勇于抗争的精神已经成为遗传基因,我们会像祖先一样坚强。因此再想到中国人倔强的绝不屈服精神,就容易理解多了,这是我们屹立至今的原因。而对比西方上古神话会发现,第一,中国上古神话崇尚英雄,歌颂崇高;而西方上古神话虽然也歌颂崇高的一面,但更世俗化。第二,在文化艺术发展上,中国文化逐渐形成高台教化,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传统。第三,在社会生活中,中国人约定俗成崇尚英雄,膜拜圣人,但是英雄或圣人必须是做出来的,凭业绩说话;西方人认为从来就没有圣人,都是凡夫俗子。但我们不能单一对那种精神更高深下定论,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人文精神同样崇高。
最后,王教授对当前文坛的一些乱象进行批判。他认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诗人已经成了一个很不招人待见的群体。许多诗人不是靠写作的实力而存在,而是靠大量的集体起哄和炒作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让人感动的诗歌变少,无病呻吟的内容反倒增多。诗歌要有精神,纵观诗坛,凡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诗词名篇都是言简意赅、意境优美、情真意切、朗朗上口的作品,只要如此也唯有如此,才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也才能在文学史的悠悠长河中日久弥新、成就经典。
讲座结束后,移通学子意犹未尽,大数据与软件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大三学生李京励表示,《山城棒棒军》作为风靡重庆乃至全国的电视剧,是重庆人心中的经典之作,这次大咖讲座邀请到王教授为我们分享文艺创作干货,对她个人而言是收获满满。同时她还希望“V&S”品宣菁英孵化中心能够多邀请类似的行业大咖进校园,增长见识的同时还能学到实在的传媒技能。
本次“V&S”品宣菁英孵化中心大咖讲座的顺利开展,是我校为促进新闻传媒及品牌宣传发展的产物,新闻宣传中心及别都书院将持续邀请优质师资入校讲课,全力推动我校及我校学子在品牌营销方面的学习与发展。
撰稿:程靖媛 吴茜
图片:谭海媛
(宣传新闻中心·大学生记者团、别都书院联合供稿)
上一条:【名家大讲坛】文明的回传
下一条:【创意写作】坐在春天里,从一场美好奔向另一场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