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湿的青石板路,古旧的老街楼屋,不起眼的乌江码头,不徐不疾的一江春水,1800年的时光仿佛在龚滩古镇停驻,哒哒的马蹄声由远及近。3月21日-3月26日,重庆移通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40名同学在朱其林、吴杨爽、秦琦琅、杨帆、曹洋洋、孙艳荣、易佳妮、梅宁、郭红利九位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龚滩古镇展开了为期6天的摄影摄像采风集训活动,花儿艺术旅行负责此次活动的线路规划及后勤保障工作。
在1800余年的岁月长河里,土家文化、码头文化、背夫文化、盐商文化、纤夫文化、非遗文化在龚滩充分交融。文化积淀深厚的龚滩古镇,不仅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奇光异彩,更是艺术家们心驰神往的绘画天堂和心中永远的记忆,这些传承千年独具一格的历史文化底蕴,使龚滩古镇成为天然的写生、采风艺术基地。
教师梅宁说:“写生对于广播电视编导的学生来说意义重大,龚滩古镇具有独特的重庆文化风貌,同学们可以发掘更多的素材进行创作,以练带学,为学生未来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建设。”学生江风亮说:“一直以来期待的写生课程终于实现了,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让我在写生课程上得以更好的融合。感谢各位老师这一段时间的辛苦,我相信大家肯定和我一样有信心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不辜负艺术学院为我们提供的写生机会。”
采风期间,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赴古镇不同地点进行拍摄、考察,并共同交流在采风过程中遇到的艺术理念、色彩基础、拍摄技巧、田野工作等相关问题。通过此次实训,同学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专业素养、艺术感知力,交际与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综合的锻炼。
广播电视编导教研室写生圆满成功,后续也会有作品展应推出。此次写生实践活动丰富了艺术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内容,也加强了专业建设,为未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这是广播电视编导教研室第一次组织学生写生,写生增强了学生创作热情,学以致用。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广播电视编导教研室会越来越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撰稿:曹洋洋
摄图:秦琦琅
(艺术传媒学院供稿)
上一条:【学院风采】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毕业设计专题整改工作会议
下一条:695期|书院印象:全员育人,学业导师项目矩阵多元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