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中午,由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组织的“非遗阅读分享会”活动在鱼城书院懂你会客厅顺利举行。本次活动以同学们的枕边书为主题,分享自己所读的好书和体会,并围绕纸质书与电子书的区别、阅读方法及大家对文化传承的看法等问题展开激烈地讨论。
集思广益,畅所欲言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的彭老师从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等方面,与大家分享了阅读的相关体会。书籍种类繁多,方法各异,彭老师强调,我们在阅读的同时,要有自己的主动思考,不能为了“读”而去读,要去享受阅读的乐趣,要融入自己的思想,体会每一本书的核心表达。当今社会飞速进步发展,人们思想上更是活跃开放,书籍著作呈现出多元化的内容,既有对未来生活的想象与向往,也有对现实社会的思考与反映。我们要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
陈良楚同学,分享了自己阅读的书籍《冷场》,并由此引出《被光抓走的人》一书,提出了当今社会的生存现状,引发了大家的讨论。每个人对人生的认识与态度都是不同的,在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我们的身心还尚未成熟,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一些书本中提到的不同种类的思想观念,折射出了现实生活中许多颇受争议的话题,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深思的地方。李菲同学,分享了自己正在阅读的书籍《厌女》,书中对日本当代社会的婚姻、家庭、男女关系等进行了分析, 一些类似社会现象在我们的社会引起了共鸣。社会发展我们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彭老师指出,大家可以结合梁祝化蝶、牛郎织女、孔雀东南飞、牡丹亭等非遗故事传说,去认识思想观念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
非遗传承,慢工细磨
非遗文化的传承,需要我们去保护“慢”的生活节奏。非遗的传承需要工匠精神的实现,学会慢工出细活。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人们更加关注的是经济的发展,人们是否拥有可观的收入等问题,而渐渐地忽略了千年文化的传承与自身内心的成长。如今我们当代非遗人需要做的是在利益与非遗传承的博弈间取得一个平衡点,使人们在注意经济发展的同时关注我们的传统文化。放下脚步,留心非遗文化。
通过此次阅读分享,使大家的思想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吸收了许多新的思想。希望这次活动可以激发同学们读书的热情,养成“知学、好学、乐学”的习惯,共同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创新非遗文化的传播方式,使其更好地发扬。
撰稿:吉磊
摄图:万琳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供稿)
上一条:【地域研究】聚合川涞滩,探古镇文蕴——记非遗中心田野调研活动
下一条:【学院风采】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引领发展——记通信与物联网工程学院举办“重庆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之发展与挑战”主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