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通资讯

【学院风采】大数据学院与数理教学部共同开展“人工智能发展的内驱动力”专题讲座活动

2020-12-10

为帮助更多老师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加强老师们更深入对现代科技的理解,2020年12月9日下午四点,移通学院大数据与软件学院与数理教学部于艺术楼101举行“人工智能发展的内驱动力”专题讲座活动。本次讲座邀请到了来自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智能工程学院、科技处的张清华院长,其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粗糙集与软计算专委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离散数学专委会常务理事、重庆市数学学会常务理事、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等多种职位。大数据与软件学院院长闫会峰教授,教学副院长向碧群教授与数理教学部主任谢国亚教授等诸位老师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动。

答疑解惑 思未来发展

会议初步介绍完就座嘉宾与领导后,正式进入讲座环节,此次讲座主要是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真正的内涵是什么?”这一主题进行研讨。人工智能这个词对大众来说并不陌生,但对人工智能真正含义了解到的人却少之又少。张教授首先提出一个个疑问,如“何为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从何而来?”等问题。在引发众老师思考的同时,张教授也一一解开迷津。人工智能即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1956年Dartmouth会议,四名图灵奖得主,信息论创始人和一名诺贝尔奖获得主等科学家聚在一起讨论一个完全不食人间烟火的主题:用机器来模仿人类学习以及其他方面的智能。当时人们对人工智能并没有很在意,但在五十年后,这项研究掀起了整个世界的变化与浪潮。

人工智能的花与真实世界相比,假花比真花好看,却不如真花有灵气;假花不怕风吹雨打,却不如真花的生命力顽强。张教授作出真花与假花的例子来论证“是否在某一天人工智能会超过人类”的问题,人工智能至今为止仍在模仿人的智能,模仿人类通过眼睛看,耳朵听,通过四肢去感受。

张教授通过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一些实际应用引入,帮助老师们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和相关知识储备。人工智能的发展不是偶然过程,而是必然过程。互联网是数字世界的基础架构,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相结合,物联网是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万物互联则是数字信息高速流动。讲解环节结束之后张教授以一句经典语言“模型不行,数据来填”完美结尾。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全神贯注的聆听张教授的讲授,仔细做好会议记录,并在旁批注下自身对其的理解。

共同交流 释智能之疑

本次讲座深入的介绍了许多人工智能知识,让各位老师们了解到科技时代所应具备的科技理论。进入提问交流环节后,张教授表示欢迎各位老师与他共同交流,接着老师们井然有序的提出了疑问。王宁副教授提出“人工智能的发展,从技术层面、法律层面看,从中挖掘出的信息,是否造成了我们没有隐私?”就张教授的话来说,第一个层面,这是毋庸置疑的,并且这个问题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各个数据都是壁垒,确实是属于隐私,隐私保护成了数据壁垒与信息孤岛。这种情况下,数据安全与信息安全尤为重要;第二个层面,涉及到了人工智能与伦理,对于人工智能误伤人后,该如何负责,其涉及了法律边界问题,人工智能的伦理法律还未健全,因此这确实是人工智能以后发展应该考虑的问题。

邓秋菊老师提出“现代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专业的大学生,在学习、毕业以后的发展、就业后这几个过程中,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方面一只半解。”并向张教授寻求他的见解,对此,张教授认为在大多数学校教育方面,其中的实验室都还是原计划,并未加强投入。他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数据挖掘算法能力,架构并行计算等,同时也是数据工程师必须挖掘的。

赠花感谢 展未来期待

双方交流结束后,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每一位老师都感受到受益匪浅,感受到现代人工智能发展的迅速,与现代科技靠的更进一步。王宁副教授拿起早已准备好的一束鲜花代表我们学院的感谢,赠予张教授。双方的共同交流才促进了学院的真正发展,促进了现代人们对科技发展的真正认知与了解。移通学院将为更多的考博老师与学生创造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推动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科学技术的普及,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

 

 

撰稿:王诗锦

供图:张益豪

(大数据与软件学院团总支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