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通资讯

【创意写作】听,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记创意写作团“兰亭叙”36期作家苏瓷瓷老师文学讲座

2021-04-21

迁客骚人,春意融融,相约天渠,再叙兰亭。由重庆移通学院创意写作学院创意写作团主办的“兰亭叙”36期文化系列讲座活动在芳草萋萋、烟雨朦胧的四月如约而至。这次讲座同是名师课堂校内文化讲座,依旧在创意写作团的“老地方”天渠书院开启。一时间,热爱文学、钟情诗歌的同学们会牢牢抓住这次机会,与创意写作学院的作家老师们展开一场热烈而诗意的现代诗歌文学讨论。

4月18日晚的第36期“兰亭叙”文化系列讲座,邀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移通学院创意写作学院传统文学教研室主任、创意写作作家班班主任、诗歌工坊导师——苏瓷瓷老师作为本次主讲老师,主讲《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参加活动的还有创意写作学院作家班非虚构工坊导师、作家王恒绩老师及创意写作学院教师、作家吴霞霞老师。

衣着精干的苏瓷瓷老师显示出高雅的美女诗人气质,她有着和常人不同的人生。曾经做过医院的护士、宣传工作,在精神病院有过五年的工作经历。她的经历或多或少会让人想到热情、开朗、疯狂这些词汇,似乎无法相信这样的人可以静下心来,创作出《李丽妮,快跑》《不存在的斑马》等精彩的小说作品。

她的诗歌作品《晚安曲》《诗人生活》《给我的小女儿》等收录在《作家》《人民文学》《收获》《花城》等著名文学刊物上,并被翻译成日文、俄文等在国外发表。

兰亭叙文化讲座每次的开场游戏必不可少,作为暖场活动的游戏是备受大家欢迎的“数学炸弹”,现场邀请了5位同学。苏瓷瓷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三轮的数字炸弹,每位踩到数字炸弹的同学都会为大家朗诵一首诗歌。黄仙进脱口朗诵了诗人顾城著名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有位“不幸”踩到数字炸弹的同学正是苏老师的“小迷妹”,她朗诵了一首苏老师诗歌的《晚安曲》。

讲座开始,苏瓷瓷老师分享了诗人臧棣的《未名湖——动作太大已没有必要》,这首诗引起了大家的思考与热议。苏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这首诗并不通俗易懂,难道创作者在创作时就是为了让读者读不懂吗?”

于是苏瓷瓷老师播放两个视频,一个是电影《素媛》真实情况的介绍,《素媛》是一部关于幼童性侵案的韩国电影,是由真实事件改编,催泪指数无影能及。故事主人公素媛是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有着纯净的双眼和蜂蜜般的笑容,却被一个恶魔般的男子丧心病狂的侵害了,对素媛造成终身的身心伤害。而未成年人受到侵害,该不该用重刑震慑?社会是否还要因为对保护人权肖像而对罪犯进行庇护呢?在电影中,展示和暴露了真实的伤口及残酷的现实,同时这依然是一部温暖的影片,孩子出事后她在亲朋好友、好心人及社会各界力量的帮助下,逐渐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第二个视频是由太一原创音乐、刘劵的舞蹈《负重一万斤长大》,通过这个电影用肢体语言他表达了“也许世界并不欢迎我,一会就好让我躲躲!”,表达了挣扎、无奈和伤痛,充满了震撼力,同样引人落泪。苏瓷瓷老师说道:“素媛案仅仅是一个新闻事件,如果没有艺术家的再度创作,没有艺术的介入,是不可能产生强烈的震撼力,这就是艺术家的价值所在。”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

接着,苏老师展示了几首不同时代的女诗人的诗歌作品,苏老师邀请创意写作学院非虚构工坊导师王恒绩老师朗诵舒婷广为人知的《致橡树》,从王老师深情并茂的朗诵和苏老师的解读中,能体悟到女诗人在诗歌中对于爱情的向往与憧憬。舒婷用这首诗表达的是自信与自尊的女性觉醒。在苏老师的笔下,她的《诗人生活》与舒婷的《致橡树》有异曲同工之妙。女性意识不但是自己可以养活自己,同时也可以去讽刺绝度的男权,诗人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去权衡这个世界。同时,苏老师通过王小妮的诗歌《喜鹊只沿河岸飞》进行时代的对比。在1977年的女性目光展开,来到现代,再到更近的时间点,一步一步的,让我们看见在时代背景下,诗歌所拥有的情感和文字表达的不同。苏老师用幽默风趣的讲述带我们畅游这三首诗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和立意,同时指出好诗的指征一定是多元而复杂的,是有生命力的。

在女诗人翟永明的《在古代》中,苏老师形象地举了一个例子,“古代人们谈恋爱是需要时间的,想念是需要想象的,联系多是通过写信这种优雅而浪漫的行径。但在现代,一般发个微信似乎就可以解决想念,实在不行就用一张飞机票抵达,时间缩短了美好的想象。”所以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下,似乎没有那么多需要象征与比喻的修辞去接近古人的表达方式。

以“在古代……”为开头的诗歌续写练习中,苏老师分享了创意写作学院2020届作家班诗歌工坊的学生现场写的诗歌作品。

在古代,我们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

风刮走叶子 掰手计着时日

飞虫满天的日子里无晴无雨

 

现在神仙坐在高阁

却不看他们脸色

我们夺门而出

带回来的不是月光

苏老师鼓励道:“就这就是你们同龄人写的诗,仅仅花了15分钟就写成了。只要大家勇于创作,勤于练习,善于思考,同样可以写出这样好的作品。”

在互动交流环节中,同学们纷纷举手对苏老师提出关于诗歌创作的问题。

“请问苏老师对于现代主义诗歌的看法?”

“如何将真实素材融入到艺术创作中去?”

“诗歌如何才能再次位居主位?”

对于问题,苏老师显得从容淡定,气度优雅,结合自身的创作予以回复。对于最后一个问题,苏老师轻笑言说:“诗歌从来都不是主位,就算如此,也有很多人没有放弃这个凝练而优美的载体。”

转眼间,深幽暮色将天渠书院的落地玻璃染成梦幻的深蓝,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在讲座的结束之际,毕然老师做了活动的总结,她热烈地肯定了苏老师的精彩演讲,并指出苏瓷瓷老师是创意写作团兰亭叙文化讲座活动的常邀主讲嘉宾,同时也是个没有挂名的创作指导老师。几乎每年苏老师都会到创意写作团做讲座,苏老师通过创意写作团的诗歌讲座带出了很多诗人,像黄明洋、赵威这些已经在诗歌创作中展露头角的九五后诗人,他们的诗歌不但在国内文学大刊上刊载,同时还在国内获过大奖。诗人赵威和江红都曾是创意写作团的骨干和优秀干部,苏老师的一场讲座开启了他们诗歌的创作,因为苏老师的诗歌讲座不仅有高度,还有抵达高度的方法,这样高水平的讲座在国内也是非常少见的。

为了表达对于苏瓷瓷老师的敬意,毕然老师特意深情并茂地朗诵了苏瓷瓷老师的诗歌《给我的小女儿》,作为此次“兰亭叙”文化讲座的完美谢幕。

附:《给我的小女儿》

苏瓷瓷

我沉醉于一场梦

也将惊醒于一场梦 梦里有你粉嫩的脸蛋

在果园中落下土拨鼠的春天是粉红的

我和它们从你的小脚下爬过 你站在星星上

麦秸般的骨骼一寸寸向我逼近

我的小女儿,我不祈求你漂亮

我不祈求你聪明

我也决不祈求你 幸福

我只祈求你 有天鹅绒般华丽温暖的伤口

祈求你 相信所有的男人

并且爱他们 棉花开在缝隙中

它堵住了我下辈子的肮脏女儿,

这时 我属于你 我可以带着臃肿的身体

带着黄褐斑等待你

我知道你在路上行走

经过医院 红灯区;

经过坟墓和一场婚礼

咯咯的笑个不停

为了等你,我几乎忘记自己

我不要年龄 不要美貌 不要宴会

一个人,一幅骨架 在小花袄前等你

你来之前,我不想露出乳房

你来之前,我已经老的不能再爱你的父亲

在意犹未尽中走出兰亭叙的活动现场,迎面的月华和湖水的倒影,印衬着今晚喷薄的诗情。一路上,我只想用诗歌表达此时此际的心情。 听,那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正娓娓向你走来……

 

 

摄图:王恒绩 毕然

创意写作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