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营造我校传统文化氛围,提升社团活动参与度,夯实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传统文化社团联盟的基础培训。传统文化社团联盟将有计划地开展琴棋书画、传统文学、传统节日、民间工艺、中华武术、地域文化、衣冠服饰、饮食厨艺、传统音乐等领域文化的知识课堂,促进我校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推动我校传统文化社团联盟的发展。
【利二十四节气,感古人之精深】
农耕文明是中华文化的根基,保护和传承优秀农耕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为帮助同学们对农耕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12月13日,农耕协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顺利举行二十四节气以及无土栽培精品课堂。
来自农耕协会种养技术部的骆欣同学从二十四节气的内容、古今背景、对应的农事向大家进行阐述,从而展开课堂,并对每一个节气做了详细的介绍从而延伸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两千多年来,二十四节气以历法、谚语、歌谣等形式广为流传,在传统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一年中农民从事农耕的重要时间依据。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顺应节气时令,形成了独特的风俗民情。岁时节俗,非遗文化,无不饱含着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在课堂即将结束时,主讲人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大家对24节气的发展有什么想法?”随即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抒己见。
【述土壤危害,拥更好营养】
下午开展有关无土栽培的精品课堂,主讲人骆欣首先从现代农业的发展优势和趋势到现代农业的进步演示无土栽培,再到无土栽培的优势,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无土栽培。无土栽培技术脱离原生土地,使用基质或培养液来替代土壤,在种植过程中杜绝了原生土壤带来的疾病和污染的同时,管理者可以根据植物生长所需进行营养配比成分调节,并通过物理手段,充分满足植物不同时期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供给与环境,促进植物快速生长,极大地扩展;农业生产空间,其节水省肥、高产清洁、省工省力、空间利用、绿色健康等优势也更加明显。经过近距离的参观无土栽培,大家对无土栽培技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看农耕发展,现传统意义】
科学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传统农耕文化则是现代农业的基础与源头,而现代化农业发展下的产物无土栽培更是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通过今天的精品课堂的学习,同学们对二十四节气的基本内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受到了农耕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的实践,进一步了解了农耕文化及其发展历程,同时懂得了在继承和发扬农耕文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使古老的农业耕作智慧与现代有机科技相结合,探索天地人和谐共生的智慧农业,无异于让老树发新芽、开新花,这使大家看到了当今传承农耕文化的重大现实意义。
撰稿:石夕欣、杨李娜
拍摄:林颖娟、杨李娜
(团委转稿)
上一条:【创意写作】多年后,我们一定还记得最后这节创意写作课
下一条:【学院风采】清晨见证青春 习惯伴随成长——大数据与软件学院第十二届移通好闹钟分享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