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数字媒体艺术行业发展新趋势,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专业教学与行业实践的同频共振,重庆移通学院艺术传媒学院于11月13日南湖书院中德创意工坊,特邀重庆有门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唐倩文老师,开展 “设计叙事:内容叙事、文化融入与社会使用者活动的关联性” 企业专家讲座,为数字媒体艺术学院的师生带来了一场关于“跨学科叙事设计”的思想风暴。
唐倩文,女,英国利物浦大学建筑学学士,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学硕,有门(重庆)建设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唐老师以其横跨建筑、城乡规划与社会学领域的丰富实践,为我们展示了“叙事”的多元维度。她指出优秀的叙事不仅是文本和影像的构建,更是对用户行为、文化脉络与社会场景的深度洞察与空间化转译。这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一个融合了艺术、技术、人文与社会的交叉学科的教学改革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讲座伊始,唐老师以独特的视角开启了设计叙事的话题。她展示了一组1891年的摄影作品——记录人骑马动作的连续画面,这个看似简单的行为观察,却揭示出空间设计的本质:“每个动作都在诉说空间的需求”。“设计不是创造奇观,而是读懂生活的细微脉动。”分享中最核心的启示在于 “Design by Research”这一方法论,这与我们正在探索的“PBL项目制学习”教学模式不谋而合。过去,我们的教学或许过于侧重软件技能的传授,而唐老师的分享让我们看到,将“用户行为研究”作为一切创作的起点,从“工具教学”到“思维重构”,设计叙事作为方法论是何等重要。
唐老师分享的为社区设计“宠物友好盒子”、为孤儿院打造绘本立面等案例,深刻地揭示了设计的终极价值在于其社会性与人文关怀,这为我们的数字艺术创作指明了“温度”的方向,真正实现“科技向善” ,从“技术实现”到“社会介入”强化数字艺术的人文关怀。
整场讲座在热烈的互动中落下帷幕。唐老师用她的实践告诉我们:优秀的设计不在于造型多么炫酷,而在于能否读懂使用者的需求,能否传承地方的文化记忆,能否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本次讲座如同一座桥梁,连接了空间设计与数字叙事两大领域。它坚定了我们推进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决心——未来的数字媒体艺术人才,不应仅仅是会使用工具的“设计师”或“工程师”,更应是深谙人性、理解文化、善于讲故事的“叙事工程师”。同时将以此为契,进一步深化教学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目标,将“设计叙事”思维全面融入教学,培养出能真正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撰稿:张艺龄
摄图:程瑶
上一条:【保卫动态】以练为战,防患未“燃”——重庆移通学院图书馆应急疏散演练圆满举行
下一条:【智工动态】智能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培养系列活动之新进教师说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