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红色基因,以党建引领志愿服务工作走深走实,2025年11月8日-9日,大数据学院学生党支部与青年志愿者协会“两弹一星”宣讲团双线联动,奔赴涪陵816地下核工程遗址开展主题研学活动。党员与志愿者们共同走进这座深藏武陵山脉的“地下长城”,在探寻历史印记中感悟“两弹一星”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让红色薪火在新时代青年中代代相传。
山腹寻踪,解码历史
涪陵816地下核工程作为“三线建设”的典型代表,承载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1966年,经中央军委批准立项,6万余名工程兵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毅然奔赴深山峡谷,以“愚公移山,人定胜天”的信念,用双手掘进出总长超20公里、上下13层的巨型洞体。在讲解员的引导下,研学队伍循着历史足迹开启沉浸式探访:在9号引水洞触摸手工掘进“生命通道”的坚韧,在3楼反应堆锅底凝视数米厚钢筋混凝土铸就的“国之重器”根基,在7楼仪表室追溯操作人员精准把控数据的专注,在8楼反应堆大厅感受数万建设者协同作战的磅礴力量,在103堆工排风中心读懂“安全屏障”背后的责任担当。墙面上的红色标语历经沧桑仍震撼人心,静默的设备与深邃的通道,无不诉说着建设者们在强辐射环境下义无反顾的坚守,让“两弹一星”精神从抽象概念变得可感可触,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志愿者心中。
数据破译,倾听时代
此次研学创新采用“参观感悟+实践调研”模式,让红色传承不止于聆听。党员与志愿者们分工协作,在景区及周边白涛镇开展专项调研,向游客、工作人员和当地居民发放问卷。调研内容涵盖“两弹一星”历史认知、感兴趣的故事类型、偏好的传播形式及精神当代价值等多个维度,累计发放问卷50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420余份。返程途中,团队即刻投入数据整理工作,结合实地感悟分析不同年龄段群体的认知差异,为后续撰写《“两弹一星”实地调研报告》、策划主题宣讲课程奠定坚实基础。
党建引领聚合力,志愿践行显担当。此次双线联动研学活动,将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与青协志愿服务有机结合,既强化了党员的党性修养,又锤炼了志愿者的责任意识。后续团队将以此次研学为契机,推动调研成果转化,打造红色宣讲系列活动,让“两弹一星”精神走进校园课堂、深入社区基层。同时,持续深化党建与志愿服务的联动机制,让党建引领方向、志愿增添活力,推动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激励更多新时代青年在勤学善思中锤炼本领,在躬身实践中勇担使命,让“两弹一星”精神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指导老师/朱芷萱 陈明燕 孙权伟
撰稿人/刘霜 彭初华 刘昕 杨玲
摄影/大数据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供稿/大数据学院学生党支部、青年志愿者协会
上一条:【智工动态】智能工程学院成功举办“虚实结合,软硬兼施:电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与平台建设”专题讲座
下一条:【智工动态】智能工程学院举办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交流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