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移通资讯 快讯 正文

快讯

【创意写作】双师联袂启智,经典演讲润心——创意写作学院《经典演讲》课演绎认知与表达的跨越

2025-10-21

教师简介

创意写作学院 王恒绩个人简介

作家、记者、影视编剧、高校教师,重庆市綦江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重庆移通学院“教授进中学”宣讲组成员。获得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青联等国家多个部委颁发的多个国家级大奖,共获107个省市级及国家级奖项。

现供职于重庆移通学院綦江校区,担任教学督导暨创意写作学院作家班工坊导师,教授《创意写作思维训练》《非虚构工坊》《古诗词背后的故事》《经典演讲》等课程,获“最美教师”等数十个教学奖。

通识教学部 张新瑞个人简介

张新瑞,讲师,重庆移通学院通识教学部教师,承担课程:《正义论》《苏格拉底孔子所开创的世界》。

10月14日下午七八节课,创意写作学院王恒绩老师与通识教学部张新瑞协同发力,在行者楼508《经典演讲》课上,为学生们呈现了一场励志的双师教学课。二位老师默契配合,以《经典演讲的魅力与实践——从认知到表达的跨越》为主题,将知识讲解、情感共鸣与实践体验深度融合,让课堂始终充盈着激情与温度,成为一堂兼具学术深度与人文关怀的精品课程。

视频启思:逆袭故事点燃成长共鸣

课堂伊始,王恒绩老师便以一段真实的成长故事抓住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他播放了现代题材视频《不要轻易放弃一个孩子》,视频聚焦“差生”杨宝通逆袭考入清华大学的历程——从曾经的学业困境,到在优秀老师的悉心鼓励下重拾信心,再到凭借自身“不放弃”的韧劲突破自我,不但获得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而且最后又圆梦顶尖学府清华大学。画面中杨宝通演讲的课程,极具鼓舞性和共情力,那闪烁的泪光让在场学生深受触动。

“这段视频里,杨宝通的坚持很打动人,但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位始终相信他、鼓励他的老师。”视频播放结束后,王恒绩老师顺势展开演讲技巧讲解,结合视频内容拆解演讲中的“情感传递”与“故事叙事”要领,“好的演讲不仅要讲好故事,更要让听众从故事里看到自己的影子,这就是‘共鸣感’的重要性。”

在随后的心得分享环节,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举手畅谈感悟。谢欣同学率先起身,讲述了自己高中时期的学习经历:“我高二时数学成绩一直在及格线徘徊,当时觉得自己可能就这样了,但班主任没放弃我,每天放学后留我补基础,还告诉我‘只要肯花功夫,没有迈不过的坎’。后来我慢慢找到方法,高考数学考了120多分。现在看杨宝通的故事,特别能体会那种‘被相信’的力量。”

甘思远同学则从“事在人为”的角度分享感悟:“以前总觉得‘天赋’比努力重要,看到杨宝通的经历才明白,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先放弃了。就像演讲里说的,‘每一次坚持,都是向成功靠近的一步’,学习和演讲一样,都需要这份不服输的劲头。”两位同学的分享真挚恳切,引发了台下阵阵共鸣,也让课堂氛围愈发热烈。

哲学点睛:经典智慧阐释良师价值

在学生们的情绪与思考被充分调动后,张新瑞老师巧妙接过课堂主线,从哲学视角为大家深化对视频内涵的理解。他结合《周易・系辞上》中“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的经典名句,逐句解析其深意:“‘有亲则可久’,是说有人辅助、有人信任,就能走得更长远;‘有功则可大’,是说在成长路上容易获得支持与成功,就能拥有更广阔的未来。杨宝通的逆袭,正是这句话的生动写照——良师的辅助,让他在求学路上少走了弯路,也让他的坚持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张新瑞老师进一步延伸,将“良师”的意义与演讲的“价值传递”结合:“经典演讲之所以能流传久远,不仅因为语言优美、逻辑清晰,更因为它承载着能触动人心的价值理念。就像杨宝通故事里的老师,用行动传递‘不放弃’的信念;而我们作为教育者,也希望通过这堂演讲课,让大家明白‘表达’的本质是传递真诚与力量。”

这番深入浅出的阐释,让学生们对“成长”与“教育”有了新的思考。王恒绩老师也借此动情发声:“我们都是老师,站在讲台上,最大的心愿就是倾尽全力爱每一位同学,我们不要居高临下,平视大家即可,并把平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你们。”温暖的话语瞬间拉近了师生距离,让课堂充满了浓浓的师生情谊。

对比思辨:古今演讲碰撞求学真谛

为了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经典演讲的魅力”,王恒绩老师随后播放了第二段视频——蔡元培先生《北大开学》演讲的4分钟片段。视频中,百年前的北大校园庄严肃穆,蔡元培先生以“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为核心,向北大新生传递治学与做人的准则,其庄重典雅又不失亲切的语言风格,尽显一代教育家的风范。

“两段视频,一段是新近发生的‘草根逆袭’故事,一段是百年前名校校长的开学寄语,核心都是‘求学’,但大家能感受到它们的区别吗?”王恒绩老师抛出的问题,瞬间引发了学生们的热烈讨论。

“杨宝通的故事更贴近我们的日常,讲的是‘个人如何突破困境’,而蔡元培先生的演讲更宏大,谈的是‘求学的意义与责任’。”

“前者的情感更直白、更接地气,后者的语言更有历史厚重感,传递的是对整个学子群体的期望。”

“从演讲目的来看,杨宝通的故事是‘激励个体’,蔡元培的演讲是‘引导群体’,格局不一样,但都让人有前进的动力。”

……

税安琪、刘玉婷、杨鹏远等同学各抒己见,从故事内容、语言风格、情感传递、价值导向等多个维度剖析两段视频的差异,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不断碰撞。

张新瑞老师则从“时代背景”与“演讲功能”的角度补充:“百年前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蔡元培先生的演讲承载着‘开启民智、培育人才’的时代使命;而如今的杨宝通故事,更聚焦于‘个体成长中的困境与突破’,呼应了当下年轻人对‘自我实现’的追求。但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求学’的核心——坚持、信念、良师指引——始终未变,这也是经典之所以能跨越时空的原因。”

朗诵共情:赤子之心激荡家国情怀

课堂的高潮出现在朗诵实践环节。当课件中放出《如果你要写中国》一文时,女生张蕊举手,站上讲台接过话筒。“如果你要写中国,不能只写中国。你要写那五千年文明的辉煌历史,从夏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宋元的诗词歌赋;你要写千里神州,万家灯火;你要写五岳雄奇,江河磅礴……”

张蕊的声音起初轻柔,却带着真挚的情感,随着内容推进,她的语气逐渐激昂,当读到“你要写‘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诤诤誓言;你要写嘉兴南湖的红船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悲壮”时,情绪再也无法抑制,声音哽咽,泪水夺眶而出,哽咽至少十几秒钟。最后,她仍坚持着完成朗诵,并以一句“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落幕,眼中满是坚定与自豪。

讲台下,全体学生自发起身,用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回应这份赤子之心。有的学生眼眶泛红,有的学生用力鼓掌,课堂瞬间化作一片情感的海洋。王恒绩老师走上前,轻轻拍了拍张蕊的肩膀:“你的朗诵让我们感受到了对祖国最纯粹的热爱,这就是‘言为心声’的力量。刚刚过去的‘九三大阅兵’和国庆节,以及央视正在热播《沉默的荣耀》,都是中华民族的傲娇。当语言承载着真情实感,就会拥有打动人心的魔力。”张新瑞老师也补充道:“这份对家国的深情,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最珍贵的财富,也是演讲中最能引发共鸣的情感内核。”

双师合力:打造高热度精品课堂

整堂课,王恒绩老师以生动的案例讲解演讲技巧,用温暖的话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张新瑞老师则以深厚的哲学素养升华课堂内涵,用经典智慧启迪学生思考。两位老师分工明确又默契配合,从视频赏析到心得分享,从理论阐释到实践朗诵,每一个环节都衔接自然,每一次互动都精准到位。

据了解,重庆移通学院始终致力于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双师课作为重要的教学改革举措,旨在通过不同学科背景教师的协同教学,打破学科壁垒,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多元的知识视角,创意写作学院副院长苏瓷瓷一直高度重视双师课,对授课的多样化提出了很多改良性的建议。此次《经典演讲》双师课的成功开展,不仅让学生们深入理解了经典演讲的魅力,更在认知提升与情感培育中实现了“从认知到表达的跨越”,为学校后续双师课程的推进积累了宝贵经验。生回答问题时的具体表述、老师的即时点评等,让这篇新闻稿的内容更生动详实?



撰稿:税安琪、刘玉婷

摄影:税安琪

供稿:创意写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