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制造强国战略,深化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产教融合“新工科”建设,智能工程学院、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学院秉承“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理念,于9月27日在双栀103实验室举办第5期“工业视觉检测应用实战营”。本次活动特邀华数机器人资深工程师刘祥荣担任主讲导师,为来自智能工程学院各专业的优秀学子带来了一场集理论、实战操作与产业洞察于一体的技术指导。
本次实战营旨在将工业界的“工匠精神”与学院的育人理念相融合,通过工业视觉这一“智慧之眼”,赋能未来工程师“智造”未来。活动内容紧密围绕工业机器人集成视觉应用的核心技术链条展开,刘祥荣工程师系统讲授并指导了机器人工具标定、视觉标定板标定、视觉识别物料坐标,以及机器人对物料坐标进行精确示教等关键环节。
刘祥荣工程师不仅讲解了每个步骤的原理与算法逻辑,更着重强调了其在真实产线,如汽车焊接、电子装配、物流分拣等场景中的实际应用与精度要求。学员们从最初对设备感到陌生,到能够亲手操作机器人,引导视觉系统精准识别、定位并完成抓取指令,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式突破。
智能装备产业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积极响应重庆市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智能装备产业集群的战略部署。本次实战营是产业学院通过与华数机器人等行业龙头企业的深度合作,学院将前沿的技术、设备和真实项目案例引入校园,打通了人才培养与产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输送具备实战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与实战营的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学习不仅是一次技能的提升,更是一次思维的革新。2023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6班的谢昌盛同学分享道:“以前在课本上看到‘坐标变换’、‘手眼标定’这些概念总觉得很抽象。今天亲手操作了一遍,看着机器人通过我的标定,精准地移动到视觉相机识别的位置时,那种理论与实践豁然贯通的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刘工程师对细节的严苛要求,让我深刻理解了什么是工业领域的‘匠心’。”
随着同学们的自主练习操作,本次工业视觉检测应用实战营在同学们意犹未尽的讨论中圆满落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学院将继续秉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理念,举办更多高质量的技术实战活动,构建更为完善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生态,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共同培养更多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的优秀人才。
撰稿:刘佳音
摄图:刘佳音
(智能工程学院供稿)
上一条:【保卫动态】重庆移通学院开展2025年夜间应急疏散演练
下一条:【商之瞳】第42期:中国新商科大学集团商科教育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