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教育教学三提三创”主题年活动要求,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进一步深化部门课堂教学改革,推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一体化改革创新,电影评论中心于9月19日上午精心组织开展了部门第三批次教师第一次集体磨课活动。本次磨课活动的主题为“教案分享研讨会”,通过教师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分享,旨在探索出更优质、更高效的教学设计方案,激发教师的教学潜能,同时让教师再次认识到教学材料的基础性与重要性,为构建高质量课程体系夯实根基。
电影评论中心第三批次共13位教师参与了此次集体磨课活动,内容涉及《从小说到电影》《经典电影赏析》及《电影中的导演思维》等多门课程。上一学期,电影评论中心精心组织了形式各异的六次磨课活动,部门教师分批次深度参与到了第一第二批次教师的磨课研讨中,积累了一定的磨课经验。在本次活动中,这些宝贵的经验得以充分运用,每位教师都带着自己精心打磨的教案而来,教学设计既符合课程大纲要求,又深藏着每一位教师的个人教学特色与巧思。
何雨恒老师的教案注重课程逻辑及课堂互动。何老师本次磨课教案设计分享内容,选择的是《从小说到电影》第二章故事的双重表达。本次课程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与电影的异同。在课程互动环节,何老师分享了小说《妻妾成群》的开篇片段,让学生尝试绘制小说内容,并拍照上传学习通,引导学生理解“解读的多样性”。随后,何老师精选了《大红灯笼高高挂》片段,让学生找出影视作品与小说文本及自己绘制作品的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视听语言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改编的价值和效果。通过环环相扣的互动环节设计,学生不止是单方面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发现小说与电影两种艺术媒介的区别,使得每位学生都在课堂中颇有参与感与获得感。
于上老师的教案设计内容详实,主题鲜明。于老师分享的内容以电影《让子弹飞》对小说《盗官记》的人物改编为核心,旨在引导学生从感性观赏上升到理性分析。通过对比作品中三位男性角色及两位女性形象的塑造策略,培养学生跨媒介文本的批判性分析能力。于老师重点阐述了如何利用学习通软件实现全员、全程互动,通过“文本寻读-影像分析-思辨讨论”的任务驱动环节,有效破解传统文学课堂参与度低的痛点,并将人物改编分析与后续的情节、主题教学有机衔接,体现了系统的课程设计逻辑,积极实践了以学生为中心、技术赋能教学的理念。
吴安诺老师的课堂始终兼具知识与温度,游戏化的互动设计深得学生喜爱。本次吴老师磨课的内容为《经典电影赏析》中的“声画关系”部分,教学设计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重画面、轻声音”的学情,旨在引导学生从被动的听觉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声音分析者。本节课以声画关系的四种类型为核心,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体验-经典片例剖析-思辨问答”三重递进环节,培养学生对电影声音艺术的敏锐感知力和批判性分析能力。磨课分享中,吴老师重点阐述了如何利用游戏化设计破解抽象理论教学的枯燥痛点,将高参与度的课堂互动与高浓度的理论讲解深度融合,并通过经典与现代的片例组合,确保知识传授的准确性与时代感,体现了“在做中学”、以学生体验为中心、以及创意赋能理论教学的理念。
唐秋冀老师的课堂一直以来将学生的学习体验放在第一位。在本次磨课活动中,唐老师从讲课节奏控制与任务驱动的角度出发,既守住艺术审美板块的“专业度”,又延续前一节课点燃的“爽感”,实现通识课“有趣+有料+有温度”的三角平衡。学生目前只能复述情节、辨别主要人物、说出“这本书精彩与否”的直观感受。通过学习,能够了解文学背后的社会外延与哲学内涵进行经典文献细读和精读。为后续讲授小说改编电影媒介转化铺垫,“深度”与“趣味”必须兼得,理论讲解不宜过深,需要将理论阐释简单化,从而实现通识“提升审美与人文精神”的使命。
虽然本次磨课活动分享的只是一节45分钟课程的教案及教学设计,但每位老师都展现出了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对教学的独特理解。他们不仅深入钻研了课程内容,还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些精心设计的教案和教学活动,无疑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生动、高效的学习体验。
电影评论中心主任彭可老师全程参与了此次磨课活动,并对每一位老师的教案撰写及教学设计提出了宝贵的看法和建议。彭老师从教案撰写规范、课程底层逻辑、互动环节设计、AI辅助教学、课程体量把控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点评。在教案撰写规范上,彭老师强调格式的严谨性与内容的完整性;对于课程底层逻辑,彭老师指出要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使各个教学环节之间过渡自然、逻辑连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体系;在互动环节设计方面,彭老师鼓励老师们进一步创新形式,增加互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彭老师认为AI辅助教学这是未来教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建议老师们积极探索AI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同时,她要求老师们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彭老师的点评既有针对性又有前瞻性,为老师们的教学改进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未来,电影评论中心将继续组织形式丰富的磨课活动,推动“以研促教、以磨促改”的常态化机制,鼓励教师们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中心也将积极推动教学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将这些优秀的教学设计融入到实际教学中,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为构建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和培养优秀的电影评论人才贡献力量。
上一条:【数商教研】论证实验项目优方案 赋能数商人才育新机——数字经济商学院召开2026年实验室建设方案论证会
下一条:【戏影产教】产教融合新突破 校企协同育人才——戏剧影视学院校企合作定制班正式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