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移通资讯 快讯 正文

快讯

【创意写作】落笔西安,共谱新章——创意写作学院五名教师受邀参会,移通创写育人模式受广泛关注

2025-09-24

9月20日至21日,由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省大学语文研究会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的“数智时代创意写作的新形态与新可能”学术论坛暨“创意写作中西部联盟”成立仪式在西北大学太白校区举行。重庆移通学院作为联盟首批理事单位和核心推动力量,深度参与了本次会议,5位教师在论坛上分享前沿思考,承担会议评议人、颁奖嘉宾、联盟启动仪式理事代表等重要角色,展示了重庆移通学院在数智时代创意写作教育与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一、论坛开幕

9月20日上午,由西北大学谷鹏飞教授主持开幕式,西北大学党委副书记赵作纽、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副会长徐强、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事业部文科分社社长张晶晶,西北大学校长孙庆伟为论坛开幕式致辞。随后,来自西北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复旦大学王宏图教授指出,人工智能在“后人类”语境下为创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推动写作从单一自我表达向自我认知与创造力培养转型,但其缺乏灵魂与意识,无法替代人类的真实体验与情感表达。作家弋舟强调,传统文学所承载的人类经验、历史记忆与情感共鸣是AI无法取代的,呼吁在技术与市场冲击下坚守人性表达并探索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同济大学张生教授认为,AI在形式模仿和重构上具优势,尤其适合形式化体裁,但因缺乏情感驱动难以打动人心;同时肯定AI在创作效率和文学教育研究方面的积极作用。《当代文坛》副主编赵雷从学科建设角度回顾创意写作在理论研究、教材出版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提出以“大文学”理念和“新文科”特质推动学科发展、打破传统壁垒,培养兼具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型写作人才。西北大学陈晓辉教授则提出“项目式、工坊制、融通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突破重理论轻实践、学科壁垒森严等传统问题,实现因材施教、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卓越写作者。几位学者的发言共同勾勒出人工智能与创意写作结合的复杂面貌,专家普遍认为AI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但文学的核心仍需牢牢掌握在人类之手。

二、分论坛:聚焦移通探索,展示多维度实践与研究

在9月20日下午的分论坛中,重庆移通学院5位教师作为核心发言人,从教育实践、理论创新、数据调研到伦理路径重构,多角度、多层次展示了学院在数智时代创意写作教学与研究中的领先探索。值得一提的是,毕业于重庆移通学院创意写作学院作家班诗歌工坊、现为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的郎乡琳同学与苏瓷瓷副院长在同一论坛发言,分享了创意写作与学术研究的融合实践。她的亮相不仅展现了移通学子的成长路径,也彰显了“作家班”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探索与显著成果,成为本次论坛的一大亮点。

苏瓷瓷副院长聚焦教育实践,以《数智时代重庆移通学院创意写作教育的变革与实践》为主题,分享了创意写作教学的改革探索。她介绍道,创意写作学院立足重庆移通学院“信息产业商学院”的办学定位,坚持“创意写作中国化、本土化”的核心理念,以“培养最会写作的大学生”为宗旨和使命,探索构建了课堂教学写作知识、项目制写作进行实践、文学活动普及写作教育、作家班和社团培养写作精英的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创造思维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在全国创意写作领域中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目前已构建覆盖30万余人次的课程体系,并在“作家班”教学过程中引入“AI+创意写作”“工坊制”等教学新模式,推动人工智能从辅助工具到协同共创的教学模式演进。AI不仅承担语法检查、效率提升的角色,更在角色设计、风格模仿等方面与学生形成互动,最终推动教学关系的重构。她强调,人机协同使课堂话语权更趋多元,催生了新型的师生创作共同体,也促使教育目标从单纯技能训练拓展为智能媒介素养与伦理自觉的培育。

徐瑞皓老师围绕论文《协同、重构、转化:人机协同下创意写作的范式变革》,在发言中指出,人机协同正在推动创意写作范式的深刻变革。他认为,与传统写作相比,人机协同在创作主体、写作路径和跨媒介创作三个方面取得突破。人工智能作为“类主体”,已能与人类共同参与创作,形成主导式、对话式和依附式等多种协作类型。尤其在跨媒介、多模态创作方面,AI不仅延伸了文学的叙事形式,还为产业链拓展与传播方式创新提供了可能。

马静老师从实证角度展开以《工具边界与文学性:生成式人工智能文学创作的实践问题》为主题的发言,她认为,尽管AI在效率和文本生成上有优势,但在文学性上仍难媲美人类创作者。马老师在对重庆移通学院208名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得出,87.02%的学生认为AI无法取代人类创作,这主要缘于人类的思想独特性和丰富的情感内涵。基于数据分析,马老师认为AIGC势不可挡,讨论“要不要让AI介入创作”已经没有意义了,应该在顺应趋势的同时开辟“AI文学”赛道,明确人类独立创作与AI创作的边界,并提出“AI文学五要素”,认为在“AI文学”中存在引导者、生成者、训练数据、生成品、读者五个要素。

合川校区创意写作学院教师房宙,围绕《数智时代人机协同创意写作的伦理困境与路径重构》展开发言,提出三大伦理困境:作者主体性模糊、原创性消解、责任归属难题,并从技术与教育两方面提出路径重构,强调“以人为本”的AI伦理教育和技术透明化的重要性。

合川校区创意写作学院刘锐老师则从“工具”到“作者”的范式重构角度,分析AI如何成为“创作参与者”,并呼吁创作者既要掌握新技能提升效率,更要坚守人类价值赋予与审美决策的核心地位,引导AI服务于创作。

在点评环节,徐瑞皓老师为分论坛一评议人,梳理多位发言老师的研究,总结出AI发展历程、潜力与局限,呼吁在实验与批判中推动文学变革,坚守人文温度与个性表达。

三、“创意写作中西部联盟”成立及闭幕式

9月21日上午,徐瑞皓老师从数智时代下的创意阅读、人机协同写作新图景、类型写作与AI创作新可能等多个方面汇报了9月20日下午分论坛一的讨论情况。

在本次论坛的众多论文中,重庆移通学院再次引人关注。徐瑞皓老师的论文《协同、重构、转化:人机协同下创意写作的范式变革》荣获优秀论文奖,充分展现出重庆移通学院在数智时代创意写作理论研究方面的前沿探索与重要地位。同样令人瞩目的是,郎乡琳同学的论文《智能驱动下高校创意写作教学的转型与创新》也入选优秀论文奖,成为青年学子代表中的亮点,体现了移通学院人才培养的高质量输出与持续影响力。

颁奖环节由苏瓷瓷副院长亲自为获奖作者颁发奖状,彰显出重庆移通学院在全国创意写作领域的重要作用,也体现了“教研一体、人才共育”的成功模式。

闭幕式上,西北大学陈晓辉教授介绍“创意写作中西部联盟”基本情况。重庆移通学院作为首批理事单位,由创意写作学院苏瓷瓷副院长与西北大学教授陈晓辉、内蒙古大学副院长鄢冬、西藏大学副院长梁冬、武汉大学教授肖波、暨南大学教授胡伟、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副会长徐强、云南大学教授马峰、《语文报》总编任彦钧、安阳师范学院教授张同利,代表53个理事单位在联盟启动仪式上“按手印”,宣告“创意写作中西部联盟”正式成立。在十位理事代表中,苏瓷瓷副院长是唯一来自民办大学的代表人,重庆移通学院本次亮相标志着我校在中西部地区创意写作合作中的核心推动作用得到充分认可。

在为期两天的论坛期间,重庆移通学院的创意写作教育模式成为全场焦点,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与一致好评。多所高校纷纷表示希望邀请我校团队赴校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创意写作教育与研究创新。

本次论坛不仅展示了重庆移通学院在创意写作教育改革、AI协同共创、跨媒介探索等方面的领先成果,更充分体现了重庆移通学院在全国创意写作领域的领先地位与强大吸引力。未来,重庆移通学院将继续发挥创新引领和示范作用,为全国创意写作教育注入新动能。



供稿:创意写作学院

撰稿:马静

摄影:苏瓷瓷、徐瑞皓、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