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创新与教师专业发展,9月10日,大数据教研室组织骨干教师在行者楼401教室针对陈艳老师主讲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开展了一场深入的课堂磨课活动。本次磨课聚焦"计算机网络的类别、性能及体系结构"三大核心内容,众多教研室骨干教师参与,共同研讨教学优化路径。
课堂中,陈艳老师以校园网络应用场景为例,生动引入计算机网络分类的概念。通过类比不同距离的快递服务,学生能直观感受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在速度与可靠性上的差异。陈艳老师结合精心设计的思维导图,系统梳理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在教学过程中,陈艳老师通过连续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为什么TCP协议要采用三次握手?""带宽和延迟哪个对视频流畅度影响更大?"等问题,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艳老师设计了多个现场计算环节,让学生亲自计算网络发送时延、传播时延等性能参数。学生们专注地进行计算,不时与同桌讨论结果。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后研讨中,教师们各抒己见。胡宗容老师建议增加"5G网络与传统网络性能对比"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网络技术发展趋势;许濛萌老师提出采用"分层实验法",通过逐层剖析协议栈加深理解;朱德君老师则强调课程思政融入,可结合网络体系结构探讨信息传输安全的重要性;周能炀老师提议引入网络模拟器,让学生可视化观察数据流动过程。陈艳老师表示,将充分吸纳建议,优化教学设计,使课程既具备技术深度又富有教育温度。
此次磨课不仅为课程建设带来了创新视角,也充分体现了教研室一贯秉持的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治学精神。下一步,大数据教研室将建立常态化磨课机制,持续优化教学实践,为提升课程质量与育人实效提供有力支撑。
文字:陈艳
图片:胡宗容
(大数据教研室供稿)
上一条:【社团活动】钓鱼城研究会成功举办“探秘钓鱼城”文化互动活动
下一条:【数商动态】严审毕业论文选题 赋能数字人才培养——数字经济商学院召开2026届毕业论文选题审核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