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重庆移通学院“教育教学三提三创”主题年活动方案》,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4月9日,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智能信息技术教研室召开“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教学改革交流会”。会议邀请副院长唐林建全程指导,由教研室主任冯文果主持,教研室全体课程负责人参会,聚焦“AI驱动教学提质、课程体系重构、师生能力共进”目标,围绕“三提三创”核心任务,共谋智能教育创新路径,助力学校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
锚定战略:以“三提三创”为纲,破解智能教育痛点
会议紧扣“教育教学三提三创”主题年“调研提质、整改提效、内涵提级”主线,直面当前教学改革深水区难题。唐院长以“Deepseek实践反思与课程重构”为题,结合开发电机驱动程序、数字滤波器等项目的亲身经历,对标“四位一体双院制”人才培养要求,犀利剖析三大教学矛盾: 学生硬件编程与算法能力薄弱,单片机教学长期停留于“参数调整”基础阶段,独立开发能力亟待提升;传统实验箱拓展性不足,叠加学生基础薄弱,难以支撑复杂项目设计与创新能力培养;缺乏“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产品实现”的全流程工程思维训练,学生难以构建系统性解决方案能力。
共践“三提”:多维攻坚夯实改革根基
围绕“调研提质、整改提效、内涵提级”工作要求,与会教师展开深度研讨:
冯文果老师结合清华大学Deepseek改革案例,提出“代码生成—逻辑验证—硬件联调”三阶段教学模式,建议纳入“课程思政示范体系”建设,打造“AI+工程伦理”特色案例库;董妮娅老师基于“专项攻坚清单”整改思路,指出需建立“AI辅助+人工调试”双轨机制,将代码兼容性问题转化为“学生调试能力”培养契机;叶敏老师建议将Deepseek工具链培训纳入“教师分层培养体系”,通过“智慧课堂”工作坊提升教师智能技术应用能力。
聚焦试点探索:以“三提三创”为引领推进课程改革破冰
围绕“教育教学三提三创”主题年“整改提效、内涵提级”工作要求,与会教师针对课程改革路径展开深度研讨,明确以“试点先行、小步快跑”为原则开展初步探索。以单片机课程为突破口,创新引入“AI生成代码—硬件验证—产品迭代”递进式实验模块;通过“教师分层培养计划”开展智能工具链培训,助力师资能力升级;聚焦实验室资源生态优化,在嵌入式实验室试点搭建模块化硬件自由组合平台,对接电子设计、机器人大赛等赛事需求,推动实践环境向智能化迭代。
会议明确将人工智能教学改革纳入学院“教育教学三提三创”主题年重点任务。冯文果老师总结强调:“要以‘敢闯敢试’的魄力推进OBE理念与AI技术深度融合,将改革成果转化为‘硬核工程师’培养动能。”此次研讨会标志着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教学改革全面对接“三提三创”战略布局。未来,学院将以智能信息技术教研室为先锋,持续深化“基础能力—项目实战—产品创新”三级能力培养体系,为学校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注入强劲引擎。
撰稿:林振善
摄图:毕瑞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供稿)
上一条:【通识动态】我校受邀在第八届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年会上做主题发言
下一条:【淬炼商学院】2025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商道杯”管理决策模拟挑战赛校赛赛前培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