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移通资讯 快讯 正文

快讯

【通识教育】插上理性之翼 飞向真理之巅——哲学通识课片段再现

2019-11-04

通识课《苏格拉底、孔子所开创的世界》是基于卡尔·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的“轴心时代理论“而开设的,此书认为“在此后人类历史的每一次新飞跃前,人类都要回忆这一时期,从中获得希望。”因此,讲解轴心时代里重要人物和思想,阅读这些人物的经典著作,并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吸取轴心时代的文明精华,为以后的人生奠定基础和希望,则是此门课程的目的。

打开这门课的钥匙是“理性”。于是,本门课在“苏格拉底相关部分”,选取了适合培养学生“理性”思辨能力的三篇经典:《会饮》《斐多》与《申辩》。希望通过学生阅读经典、师生剖析经典,并由此从各个角度展开讨论、写作,开启学生的“理性”思辨之路,去探索生活和世界之真。

学生分享

在讲解《斐多》之前,老师会让大家带着这三个问题去提前阅读文本:死亡对于你而言,意味着什么?苏格拉底为什么对死亡感觉很平静?灵魂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理性的思考并获得真理?

这些问题乍看之下很难回答,但在学习了《会饮》、阅读了《斐多》之后,我们隐隐约约有所感悟,哲学家和普通人的不同的地方呼之欲出。课堂上,老师从材料中的重要母题——“灵魂”入手,带大家进行一场对“死亡”、“肉体”、“理性”、“真理”等命题讨论的思辨之旅。

在现在——我们的灵魂尚未达到统一、我们感知的思想尚未脱胎为一个完整的人的青年阶段,柏拉图的这些文字引领着混沌的我们一窥到这一精神世界的优美身躯。

加缪说过:“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我想,现世中,从生至死我们的灵魂都被肉体所桎梏,也许灵魂是我们自己本身,但我们却需要借助肉体这一媒介才得以在我们所处的这个现世中所存续。由此,肉体的欲望引出的一切不堪与寥落就此发源。或许这是我们生而为人的原罪,青年的我如今意识到这一点,模模糊糊感知到这究极的背后充斥着生活的荒谬、生命的虚无、世界与社会运转的苍白。但我心里想,别忘了:“真正的生活是在撕裂内部出现的。生活,就是撕裂本身。”

加缪、苏格拉底、柏拉图等等这些先哲用他们包裹着灵魂的思想,透过遥远无穷尽的时空中与我们对话。而我们是谁?也许我们是认为这世界是荒谬的人,我们是认为人类历史和存在没有任何意义或目的但仍然在这个荒谬世界中从事活动的人,或者更多的——我们是尚待觉醒的人。

有时候我们会有意思的发现,很多伟大的哲人往往都是以一种最直白、真诚、刺穿一切世俗中矫饰的本质这样的姿态去讲述他的所感所想。豆瓣上关于《斐多》有这样一条短评:“古希腊哲学就像拿铅笔画的一个圆:乍看之下平平无奇,兴味索然。慢慢你就会发现这个圆可以融合到各个领域,因为他具有最朴素的可能性。”我想,大概一切真理性的东西都得要带着这样纯粹的特质。

不过反过来,尽信书不如无书,在我们觉醒的过程中,尽管抓住那些纯粹的真理,用你的灵魂去尽情的感受它,与此同时也要抛开先哲们受时代环境所限制的另一方面,避免犬儒与教条的侵蚀,成为我们自己。

——2018级软件工程15班唐滨涵



图/文:陈明波 庞文华

(通识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