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移通资讯 快讯 正文

快讯

293期|书院印象:端午临中夏·展书法之魂——记北山书院第九期书画研习活动

2019-06-05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苏轼浣溪沙·端午

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为弘扬中国端午文化,加深移通学子对工匠精神的理解。2019年5月31日晚上19:00整,由北山书院学生自治委员会主办和书法与美术协会共同举办的以“端午临中夏·展书法之魂”为主题的书画研习研讨活动,在北山斋F201开展。活动特别邀请到了全国著名青年联墨艺术家、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中华辞赋家联合会会员兰梦宁老师授课,北山书院指导老师冯元和卢柯毓共同参与。

蝉鸣蛙叫 翘首企足

五月的最后,迎来了久违的阳光,天空湛蓝,晚霞深沉。窗外迎来熟悉的身影,没想到兰梦宁老师也早早到了。负责人们将桌子拼成大大的方块,铺上深邃的黑色毛毡,摆一只盛满墨水的琉璃墨蝶,放一张宣纸,搁一支兼毫毛笔,静待活动的开始。伴随着窗外的鸟叫声,参与者们也陆陆续续地来了。满脸挂着期待,还不停向工作人员招手,多要一点练习纸张。大家有序地坐在木凳上,拿出了自己准备的毛笔,跃跃欲试。

横平竖直 脚踏实地

七点整,活动开始。兰梦宁老师打开PPT,简单做了自我介绍后,便开始今天的研讨话题“书法与文化”。兰梦宁老师分别从中国书法最常见的九种形式进行讲解:条幅落款在末行正文下方,印章要小于款字;楹联也称为对联,是一种对偶文字,言简意赅,平仄协调,是中国汉文字的独特形式;匾额又称横披,多挂于门上方,屋檐下。原来书法也是如此多样化,又都独具特色,大家目不转睛,如痴如醉,不觉间,夜幕降临。

兰梦宁老师给我们谈到:端午节又称重阳节,它的起源覆盖了星象、人文多项内容。起源于中国,起初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后又因端午临中夏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形成了最终的端午文化。在老师的讲解下,一幅幅书法大家题写的端午诗词现于眼前,大家都感叹着书法的魅力,国魂的魄力。

情系端午 翰墨飘香

实践创作,你紧张吗?兰梦宁老师在讲台下行云流水,同学们也跟着老师提起毛笔,姿态横生。看着大家愁眉苦脸的样子,好像在和纸上的汉字进行一场世界之争。老师细心地走到大家身旁指导“姿势要正确,下笔要有轻有重,一个字练十次,总有个最好!”,兰梦宁老师不断激励大家书写,尝试,创作,大家信心倍增。

老师挥毫落纸的样子,总是散发着无穷魅力,大家纷纷凑近欣赏,还不断向老师讨教,好不热闹。幸运的同学还的到了老师亲手创作的名字作品,真是羡煞旁人。或许是有了工作人员在端午节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五彩绳,北山书院也有了此份幸运,获得了兰梦宁老师亲自题写的两幅苍劲有力的‘北山书院’。

同学们的一笔一画像是记录时间的秒针,一幅幅作品的完成,活动也接近尾声。活动负责人赶紧跟老师预约着下一次的特色活动,一定要让书画研习有传承,有内涵,有特点!最后,大家纷纷拿上作品合影留念。

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一张白纸,一支毛笔,一杯淡茶,一抹夕阳,如此,安好!


北山书院学生自治委员会供稿

书院部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