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晚上7点,主题为《文学是我的山川河流,烟火人间》“兰亭序”主题文学讲座活动在C区北山斋F301教室举行。由创意写作学院创意写作团主办的“兰亭序”系列文化活动至今已经有5年历史,邀请了几十位作家、学者与学生们进行互动交流,每个月定期举行,探讨文学,追寻艺术,受到学生们的大力追捧与欢迎。本次第二十八届“兰亭序”主题活动由吴霞霞老师担任主讲,以吴老师的亲身经历与逐梦之路,为我们敲开严肃文学的大门。
山城的冬季寒风瑟瑟,云雾绵绵,但走进活动现场,同学们的热情使这个夜晚充满温暖和深情。活动先由一个小游戏开始热身,大家以看图猜作品的方式拉开了讲座的序幕,从《巴黎圣母院》到《鲁滨逊漂流记》,从《芳华》到《傲慢与偏见》,同学们在各个时代不同名家的作品中穿梭,此起彼伏的应答声为讲座开始做足了热身准备。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雷奥利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下午。”吴老师以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开头作引子开始了她的讲座分享。吴老师介绍,她来自黄土高原一个偏远的山沟沟,西北大地之上苍凉粗犷和柔情万种的气质影响了她后来的写作,她说自己在小说创作中即使呈现一种深深的悲凉感,但最后仍有光芒覆盖那皑皑白雪。这是她的故乡给她的写作带来永恒的滋养。
吴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她孩提时代的照片,照片中的她看起来与现在大不一样,小小的她皱着眉头挤在姐妹们中间,一副受了委屈又戒备心极强的模样。而现在的她,面庞上始终带着自信温暖的笑容。
吴老师说她出身于一个重男轻女的大家族里,她自小就已察觉到生活本身的艰难。到了中学她开始接触起文学,读三毛、郭敬明、安妮宝贝,也读路遥、苏童、铁凝和迟子建。她那时每个月会攒零钱去买一份文学杂志,内心里开始攒动起一团文学的火焰。可那时家里人对一个女孩的未来不抱任何的期待,她只好利用寒暑假时间自己去打工赚取入学的学费。
当吴老师回忆起曾经那段艰难跋涉的成长岁月,同学们对这段经历表示心疼,可从吴老师的脸上看到的只有优雅从容的笑容。时至今日回首往事,吴老师说她能想起的唯有感恩,感恩一路的阴差阳错让她走上了文学之路,从而也改变了一个女孩的命运。到了大学,有了更多闲暇时间,她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每天前往图书馆写小说,把积累十几年的素材和对生活的领悟与观察付诸笔端。或许是源于青春的激情,或许因为才华的恣肆,二十岁的她用自己的作品叩开了文坛的大门,创作的小说诗歌屡屡获奖,“一个年轻的创作者的路途,正式开始了。”
故事的最后,吴老师总结说文学与写作拿走了她三样东西:自卑,骄傲,华丽的梦。同时,带给了她三样的东西;美,智慧,慈悲的心。
正是因为文学,吴老师找到了属于自己终其一生甘愿供奉的事业,她鼓励大家在青春时期大胆创作。“没什么能比青春更强烈地感受孤独。所谓青春就是尚未得到某种东西的状态,是渴望的状态,憧憬的状态,也是具有可能性的状态。他们眼前展现着人生广袤的原野和恐惧,尽管他们还一无所有,但在幻想中他们已拥有一切。”吴老师借用三岛由纪夫的话激励大家珍重青春,因为大学时光对于一个要学习写作的创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开端。
在今天,严肃文学虽然看起来越来越边缘化,有某种走向没落的危机感,但从历史长河中来看,无数事物的兴起与消亡,无不伴随着焦虑与怀疑,这并不影响新事物的诞生与合理发展。电影视频,网络直播,AI人工智能,这些新鲜事物改变着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情感甚至智商,吴老师说,今天的我们面对着巨大的数据革命,但着并不意味着文学就此而退出历史舞台,相反地,她确信,这个碎片化的时代里,人人渴望表达的时代里,文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慰藉着孤独的心灵。有小说就有故事,有故事就有寓言和意义,这是一个更加狂热地渴念意义存在的人间。
吴霞霞老师的讲座结束,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许多同学还意犹未尽争着抢着向吴老师提问,但碍于时间的缘故本次“兰亭序”活动到此为止。最后老师送给在场的每位同学一句话:“在座的都是新鲜而蓬勃的火焰,首先相信自己,对自己怀有信心,加上适当的勤勉和努力,相信你们能够在不久之后的某一天超越我,那是我所期待和欣喜的。”在场同学对老师最后的一番话感到热血沸腾,感动不已。
每一次的“兰亭序”活动都使同学们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可快乐时光总是短暂,本次第二十八届“兰亭序”也迎来了尾声,活动最后吴老师与同学们在欢乐声中合影留念。
愿每一个在文学路途上的逐梦人都心怀火焰,永不孤单。
文字:林近轩
图片:陈秋寒
(创意写作团)
上一条:【院系风采】“勤耕耘,收硕果”——记外语系第三届第一任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思则有备,驰而不息”期末总结
下一条:【校友年度人物】首届“校友年度人物”系列讲座(3)讲之移通“首位维和警察”——摆脱就业迷茫,提升个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