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移通资讯 快讯 正文

快讯

357期|书院印象:探讨语言魅力,争做时代先锋——记鱼城书院院长讲堂第三期

2019-10-29

为更好的帮助学子了解语言文学的魅力与确立学习目标,2019年10月27日,鱼城书院院长讲堂第三期在书院功能室展开。从郑劲松教授成为院长的那一天起,不断的为鱼城学子带来更新的资源,更高的平台,更广的视野。在第三期的院长讲堂授课过程中,郑院长从审美语言学习的三个方向为鱼城学子展开了一场“文字交流的盛宴”。

在讲堂一开始,郑院长旁征博引,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向同学们证明语言的重要性,并将本次的授课内容娓娓道来。

“古典”,学凝练

首先,郑院长指出的要向中国古典文学学习。孔孟之哲学、老庄之思想、诗词之韵律,先贤行文骈俪、充满哲思,这都是古典文学的智慧与价值,也都是同学们提升自己语言凝练能力所需要学习的地方。习总书记也多次在公开讲话中引经据典,运用中国优秀的古典诗词表达情感。比如在最近四年的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都引用诗句作为开场白,2015年“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2017年“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提升语言凝练能力向“古典”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民间”,学生活

介绍完向“古典”学这一点后,话题转向审美语言学习的第二个方向——向民间文学学习。郑院长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告诉同学们,民间文学是人民长期社会生活的产物,它包含了书面文献、经卷、宝卷、唱本、戏文、图案造型艺术、音乐舞蹈等内容。它凭借社会生活的需要产生和流传,精确地反映了人们各方面的生活和有关的思想、感情,并给予人们知识﹑教诲﹑鼓舞和希望。对于同学们来说,民间文学具有重要的人文内涵,是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提升自身审美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个性化”,学规律

最后一个方向郑院长则是结合了书院学子们的不同专业背景进行讲述。郑院长在讲解中提到:“语言文字不是死板的,它具有灵活性,古人有古人的语言,那么大数据就有大数据自己的语言。”审美语言的学习不仅要与生活结合,也要与自身专业的学习结合起来,用阳光积极的心态和认真细致的态度去面对学习与工作。



“第三期院长讲坛”结束后,郑院长也与鱼城书院的同学们进行了一对一交流,针对我们学校书院制、同学们自身的学习生活、未来职业规划、考研技巧展开了交流与探讨。

会后,同学们纷纷表示经过这一整天的交流活动,自己收获满满、受益匪浅,不仅对接下来的大学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也更加坚定了要学好、学透的信心,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锻炼语言能力,加强思辨能力。


院长讲堂第三期就此拉下帷幕,但是鱼城书院的故事还在继续进行,鱼城学子的奔跑脚步也不会停止。此次院长讲堂让同学们知晓了审美语言应当从哪些方向展开学习,同时也开始期待下一次的院长讲堂,下一次的蜕变,一下次的成长。


鱼城书院学生自治委员会供稿

书院部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