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移通资讯 快讯 正文

快讯

【创意写作】与获奖同学畅谈:缺乏经验的世界

2019-12-19

“看到这些获得大奖的学长学姐们,说不羡慕是假的。我有个小目标,希望第三届钓鱼城中文创意写作大赛获奖者揭晓时,也让学弟学妹们羡慕我。”创意写作学院作家班崔云淞同学的发言,赢得全场鼓励的掌声。12月8日下午2时,第二届“钓鱼城”大学生中文创意写作大赛的“赛后获奖作品研讨会”,分期分批在各个不同的教室进行。北山斋F201室是虚构组研讨会,在作家班班主任苏瓷瓷的引领下,请到了本次大赛获奖者——重庆大学《消失的雪山》作者刘通同学以及来自上海大学《被春天遗忘的孩子》的作者常智荣同学。与他俩在颁奖大会上的璀璨相比,此刻却安静微笑地坐在我们面前,有种真实的虚幻感。

有同学问:两位学长同学,请问你们这么多奖金怎么花啊?

现场哈哈大笑,马上有人“痛斥”提问的同学:俗,太俗气了你们。我……我也正想这样问。

现场气氛更是欢快轻松,获奖明星们,初时的那点局促也一扫而光。

终于进入正题。本次研讨会,苏瓷瓷老师引入了一句话作为开篇,即“缺乏经验的世界”,以提问的方式展开。第一位女生向刘通同学发问,“多人物视角写作是否会提升难度?”由于问题本身预留的回答空间不多,刘同学只好说:“肯定的。”聊天就聊死了,大家都笑起来。

苏瓷瓷老师接过话题,问刘通同学在创作过程是否受了作家双雪涛《平原上的摩西》影响。这一次,刘同学以自己阅读前后受益的过程,独具吸引力的叙述方式对自身写作的尝试产生的效用,两篇小说的区别,一一进行了回答。而在回答另一名同学“如何构建人物”时,刘通同学从自己小说人物的内在个性、矛盾,进行了剖析,说得诚恳且具象。同学们很满意。

还有一位同学问及在自身创作中“喜欢在情节上刻意体现主题,显得很尴尬,继而不知所措”。两位获奖同学分别以泛化阅读和“以事件带主题”的方法进行回答,而苏老师则说,小说的初端即发问,因而这里的“主题”也是一个问句,有时需待静置,有时表达上又需有意沉降;又讲到小说要素的功能性,叙述、审美,最后转向小说的开放性,把问题抛给读者,尽量不要自己作出回答,试图直接托以观点回答自己追问的作者是拙劣的。

同学们听了,伸了伸舌头扮了个鬼脸。

研讨会后半段,印象最深刻的是常智荣同学对自己的非虚构作品《被春天遗忘的孩子》的背景和故事叙述,其中三个真实鲜活的事件(在作品中分别名为:“哑巴”男孩,被“鬼”附身的女孩,被胃病“绑架”的女孩),经由她的讲述,给我们留下了不知多少感动和唏嘘,似乎在脑海中,也有了那么一个模糊的村镇远影,朴拙的孩子,耐心的老师,长久之间互相看着、说着,又在各种无力的现实之下,或多或少成了如铅重的事景。

现场同学的眼前,顿时都幻化出了作品中的情景画面,都有着强烈的代入感,原来这就是身临其境啊!

在研讨会临近尾声,我们听到楼上北山斋F201室传来桌子板凳提前移动的声音,于是坏笑,对楼上的同仁是否诚实热爱文学表示质疑。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收拾好物品,会同诗歌、严肃、类型小说工坊的伙伴们,获奖同学以及老师们,一同合影留念。

与获奖同学面对面畅聊,虽然短暂,但启发很大,但我们写作的步履绝不会停滞,未来的世界,缺乏经验的世界,更多的将由我们云书写……




撰稿:崔云凇

(创意写作学院作家班严肃小说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