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移通资讯 要闻 正文

要闻

唯一入选民办高校!重庆移通参加重庆日报交流座谈会,入选实践基地并作交流发言

2025-03-25

3月20日,由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重庆市委网信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首届《理响青年》理论短视频大赛颁奖仪式暨交流座谈会在重庆交通大学举行。重庆移通学院电影评论中心主任助理幸李寒、电影评论中心教师钟家治及师生代表受邀参会。

(交流会现场)

(座谈会与会嘉宾合影)

(唯一民办高校入选实践基地)

重庆移通学院作为唯一受邀发言的民办院校,电影评论中心主任助理幸李寒分享了学校在青年理论宣传工作中的创新实践。学校电影协会社员、“电影美育师”刘鑫受聘为“《理想青年》2025年度大学生观察员”。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陈劲为第三批“重庆日报理论视频栏目《理响青年》创新实践基地”单位授牌,我校电影评论中心教师代表接牌。

(我校信息安全学院学生刘鑫受聘为“大学生观察员”)

(我校电影评论中心教师代表钟家治接牌)

座谈会上,电影评论中心主任助理幸李寒老师就“数字时代下如何做好青年理论宣传工作”这一交流议题,分享了重庆移通学院的特色育人模式和电影评论中心借助电影评论推进青年理论宣传工作的创新路径。

(电影评论中心主任助理幸李寒主题发言)

幸李寒提到,重庆移通学院创新构建了“四位一体双院制+特色课程”人才培养模式,作为特色部门的电影评论中心打造了《从小说到电影》等电影通识必修课程,将“大思政课”理念融入课程建设中,并依托綦江校区万画影城,开展红色放映、主题放映,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逐步建设“光影里的思政课”。自綦江校区影院落成后,组织各类放映数量已累积达103场,覆盖2.3万观影人次。

(綦江校区万画影城巨幕厅)

(电影放映现场)

在电影评论课程与电影放映中,涌现出非常多的电影评论人才。从去年开始,电影评论中心向重庆日报理论视频栏目《理响青年》投稿。在《电影与重庆适配感绝了》这期视频中,移通学子积极畅聊重庆电影产业生态,便是“影评育人”成果的生动展现。

此外,电影评论中心创新建设“大小互培”模式,组织大学生深入綦江区乡村小学开展电影美育实践,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在《理响少年》栏目中,《用微电影的方式打开这堂电影美育课》这期视频介绍了移通学子以“电影美育师”的身份深入乡村小学,开展电影美育课程,推进美育浸润行动。

交流最后,幸李寒介绍学校即将启动古剑山·大学生AI艺术应用创新大赛,其中AI影像创作赛道将以15万元奖金扶持大学生用AI影像技术讲述中国故事。幸李寒表示,诚挚期待学校电影评论中心与重庆日报《理响青年》栏目达成深入合作,共同造就“AI+理论宣传”生态圈。重庆日报理论视频栏目《理响青年》负责人侯金亮表示期待在未来与学校电影评论中心建立深度合作。

影评育人成果丰硕 品牌活动辐射全国

重庆移通学院电影评论中心自2020年成立以来,以“打造中国大学生电影评论基地”为使命,取得突出成绩。

(双师课堂)

(巨幕电影鉴赏课)

影评育人特色鲜明:电影评论中心以培养电影鉴赏和评论写作能力为根本,面向全校开设通识必修课《从小说到电影》,通识选修课《经典电影赏析》,以及《电影鉴赏与评论写作》《亚洲电影鉴赏》等特色任选课程。 依托万画影城、书院和学院,开展双师授课、万画巨幕厅授课等方式,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方式,提升学生审美鉴赏力、批判性思维和写作沟通能力。中心依循专业指导、写作培训、文化建设、活动历练到大赛平台搭建的培养路径,切实提升学、思、践的良性循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真正做到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

(第8届钓鱼城·大学生影评大赛颁奖典礼现场)

(首届35mm影评人周映后对谈现场)

赛事品牌全国领先:重庆移通学院电影评论中心主办的“钓鱼城·大学生影评大赛”覆盖全球近300所高校,第八届钓鱼城·大学生影评大赛收到投稿共4016篇,吸引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海内外学子参与,大赛已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影评赛事。2024年电影评论中心创办“35mm影评人周”,旨在通过影片展映、创作交流、影评书写等方式推动影评界与电影产业界深度对话。

(电影美育实践)

服务社会振兴乡村:重庆移通学院电影评论中心与綦江登瀛学校、陵园小学等两所乡村学校共建“电影美育实践基地”,成功实施“大学生电影美育师”培养计划。形成“大手拉小手,光影共铸魂”的思政育人新格局。课程通过“理论教学 +思政实践+社会服务 ”三维育人模式,已累计开展主题实践教学100余课时,覆盖小学生1000余人次,大学生100 余人次,亦多次组织公益放映、养老服务实现高校资源拓展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双向赋能。



撰稿:姚雁羽 钟家治

图片:重庆日报、电影评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