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风采

著名影评人周黎明:解码2025暑期档电影艺术肌理与时代回响

2025-10-10

当光影落幕,银幕上的故事仍能在心底泛起绵长涟漪 —— 这便是好电影的力量,也是9月15日晚,移通学院下里巴人剧院里一场特殊“光影对话”的核心底色。当晚19:00,著名影评人、央视《周游电影》主讲人周黎明老师如约而至,以“2025 暑期档的艺术涟漪与未来回响”为主题,从《浪浪山小妖怪》《捕风追影》《南京照相馆》三部现象级影片切入,用专业且细腻的解读,带在场同学跳出“娱乐消费”的浅层视角,看见电影作为“时代镜子”与“艺术载体”的深层价值。

《浪浪山小妖怪》:手绘动画里的“小人物共鸣”,照见当代人的生存与成长。“当小猪妖为了‘被山大王认可’拼尽全力,却在荒诞中认清自我时,我们是不是也看到了职场里、生活中努力寻找价值的自己?”周黎明老师的开篇提问,瞬间拉近了动画与现实的距离。

这部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於水执导的动画电影,改编自2023年爆火的《中国奇谭・小妖怪的夏天》,却在延续“浪浪山”IP 内核的同时,用传统2D手绘风格重构了故事:渴望认可的小猪妖因意外离山,与蛤蟆精、黄鼠狼精组成“草根取经团”,一路上遭遇“假西天”“假取经队”的闹剧,也在波折中完成了自我认知的蜕变。周黎明老师特别指出,影片的魅力不仅在于上美影那抹“唤醒童年记忆”的质朴画风,更在于它以幽默包裹现实的叙事巧思 —— 将“职场内卷”的焦虑、“自我认同”的迷茫,藏进小妖们的冒险里,让“底层个体的生存困境”不再是沉重的说教,而是能让观众笑着共鸣、哭着思考的情感共振。

《捕风追影》:港片基因与现代科技碰撞,犯罪类型片的“新活力”。从动画的温情转向犯罪片的紧张,周黎明老师将目光投向了杨子执导、成龙、梁家辉、张子枫主演的《捕风追影》。这部改编自 2007 年港片《跟踪》的作品,既保留了经典港片的“魂”,又注入了当下的“新”。

“港片最迷人的‘猫鼠游戏’,在这部电影里有了现代科技的加持。”周黎明老师解析道,影片主线围绕“高智商盗匪挑衅警方天眼系统”展开,已隐退的跟踪专家(成龙 饰)被迫重出江湖,与梁家辉饰演的反派展开一场“技术与经验”的较量。这里的 “传承”,是港片标志性的快节奏叙事与正邪对抗张力—— 成龙的动作戏仍带着“市井英雄”的鲜活,梁家辉的反派则突破了“非黑即白”的标签,多了层“高智商反派”的复杂魅力;而“创新”,则是将“天眼监控”“数据追踪”等现代科技融入剧情,让“追踪” 不再是单纯的肢体对抗,而是“技术博弈”,更贴近当下社会的科技语境。

《南京照相馆》:历史厚重与悬疑张力交织,普通人的“真相勇气”。讲座的最后一站,周黎明老师带大家走进了历史剧情片《南京照相馆》—— 这部由“坏猴子计划”出身,曾执导《孤注一掷》《受益人》的申奥导演操刀的作品,以抗战时期的真实事件为锚点,却用“悬疑”的外壳,讲了一个关于“普通人守护真相”的厚重故事。“15 岁的照相馆学徒罗瑾,在冲洗日军照片时发现暴行证据,冒险藏匿底片 —— 这个起点,让沉重的历史有了‘密室逃脱’般的紧张感。” 周黎明老师认为,影片最成功的地方,是将历史真实与类型元素的完美融合:华东照相馆老板金承宗的 “隐忍”、伪装成学徒的邮差阿昌的“暗线”,让师徒情、家国义与“藏底片、避追查”的悬疑节奏交织在一起。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却通过“学徒的手”“老板的眼神”“邮差的暗号”,让观众感受到战争阴影下,普通人“守住真相就是守住尊严”的力量。

两个多小时的解读里,周黎明老师没有停留在“剧情复述”,而是从“创作手法”“类型基因”“精神内核”三个维度,带同学们看见暑期档电影背后的“艺术巧思”与“时代温度”。从《浪浪山小妖怪》的“当代共鸣”,到《捕风追影》的“类型创新”,再到《南京照相馆》的“历史敬畏”,三部影片虽风格迥异,却共同印证了周老师开篇的观点:“电影从来不是孤立的作品,它是反映时代情感的镜子,是承载艺术创新的载体,更是让我们与自己、与历史、与世界对话的桥梁。”

当讲座落幕,不少同学仍在讨论影片里的细节 —— 或许,这就是这场 “光影对话” 的意义:让“电影鉴赏”不再是专业术语的堆砌,而是能真正走进心里,让我们从此再看银幕时,能多一份对艺术的感知,多一份对时代的思考。

课后提问环节

问:黎明老师您好,我想问暑期档电影如何在不同创作方向上精准触达观众。

答:你好同学,无论是《浪浪山小妖怪》以童话观照现实,《捕风追影》用现代手法更新传统类型,还是《南京照相馆》借助类型叙事激活历史题材,成功的关键始终在于作品是否扎根于“人的真实情感”与“时代的精神需求”。只有真诚地关注人与时代,电影才能真正走进观众内心,实现深层次连接。



撰稿:耿嘉亿

摄图: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