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彭伟老师的组织带领下,中心学生研究员们围绕涞滩古镇开展了以“文化与旅游发展”为主题的田野调研实践活动。调研中,研究员们见证了涞滩这个千年古镇的迷人风貌,同时也深刻思考了关于传统古镇、村落的旅游发展问题。
调研伊始于涞滩的瓮城,一共八道城门,千年不倒的古城墙让研究员们深刻感受到先辈们的智慧,一棵棵蜿蜒漫步在城墙的古树更是让大家惊叹于这座古城所经历风霜,同时“瓮中捉鳖”的谈笑也让同学们开怀不已。
进入涞滩古镇,扑面而来的古老气息,斑驳的墙面、布满青苔的青石板路、一个个木质的牌匾,将大家带进了千年之前的那个涞滩。在调研下来,研究员们积极观察与访谈,却有些震惊于涞滩的“陈旧”。这一点从上涞滩的两条街道的对比就可以明显看出。在顺城街你可以看到有不少的商户在叫卖:桃片、荫米、豆腐乳。但当一行人来到一墙之隔的回龙街的时候都明显感到了它的“陈旧”,石板路上全是湿滑的青苔,许多商户都大门紧闭,就算开着门也没有要做生意的打算,人迹罕至到只有些许本地居民和参加调研的同学们。同时可以注意到两条街道都存在着房屋破旧成了危房的现象,而这个现象在回龙老街尤为明显,这也是回龙老街为什么会比顺城老街“没有生机与活力”的原因。
涞滩古镇分上场与下场,上涞滩建于鸷峰山上,下涞滩是依江而建。当研究员们徒步到曾经依仗舟楫之便而商贾云集的下涞滩之时,却呈现出的是另一风光:横七竖八的木房子、挤了很多人的三合院、全是老人的小村落,到处都打着“危房”的印记,残垣断壁。研究员们都陷入了沉思:是什么造成了如今下涞滩的“没落”?
调研中,研究员们展开了积极讨论,涞滩古镇旅游业之所以发展得不是很理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开发建设问题,陈旧的房子虽可以体现其悠久的历史,但是过于陈旧的设施难免无法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涞滩的商户都是涞滩本土的居民,没有专业的经营管理方法,也不太注重客源的保护等,所以就使得大量的游客流失;“老龄化”也是涞滩“活跃不起来”的原因之一,在镇上发现本地居民除了老人就是老人,偶尔几个小孩子的出现也显得有些惊喜了,老龄化问题如此严重,涞滩旅游业又怎么能发展得起来呢?
大家各抒己见,并围绕“保护”与“发展”话题进一步深入调研,对于涞滩古镇来说,保留它的“原始风貌”肯定是值得赞赏的,但是我们是否应该保护与发展同时进行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又有何不可呢?
撰稿:邹雅兰
摄影:邹雅兰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供稿)
上一条:【完满回顾】青春律动,逐梦前行——艺术传媒学院2019年11月完满教育重点工作回顾
下一条:【艺术传媒学院】搭建平台听心声·倾听诉求促发展——记艺术传媒学院11月院长座谈会及共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