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有德之人,需有德之师。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提升教师们崇德敬业的思想意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5月13日下午,思政教学部在线上举行师德师风培训交流会。会议由教学部主任邓燕主持,思政教学部全体教师参加。
首先,德育教研室主任杨勇副教授带领大家学习了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杨老师围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总体要求、全面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大力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着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任务落到实处”等六个方面,全面解读了《意见》。杨老师强调,该《意见》的出台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重要举措,旨在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意见》的出台,是全社会对师德师风形成的共识,教师自身要高度重视,要不断加强人格修养,严格自律,热爱学生。对于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做“四有好老师”,还要具备“六个素养”,努力做一名好老师,上好思政课,为学生真传道、真授业、真解惑。通过学习,大家对文件出台的背景以及主要内容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感悟。之后,支部副书记姚黎华老师带大家集中学习了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学习过后,与会老师对学习内容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教学部的两位90后教师代表进行了学习分享。德育教研室李佩老师认为,90后青年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未来和生力军,肩负着铸魂育人的时代责任。作为担负“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思政教师而言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尤为重要,我们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做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必须欲正人先正己,自身要涵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导之以德”,学生才能“有耻且格”,所以,思政课教师要严于律己,以德立身,以德施教,才能引导学生自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政治理论教研室肖峰老师谈到,对于教师,古代“传道授业解惑”的观点早已深入人心,其对新时代解释并培育良好师德师风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就传道而言,传道是关系思政课老师生涯的核心问题。传什么道、为谁传道和怎么传道,直接影响着学生成为怎样的人。所以,思政课老师政治要正、理论要正、姿态要正、语言要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产生仰慕先生高风而心生向往的学习热情。接着,他从思政课教师如何更好地尽好“传道”的责任、提高“授业”的本领、增强“解惑”的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会后,邓燕主任进行了总结发言,她指出,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是新时代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客观要求,师德师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师德师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大家要常抓不懈。同时,她结合近期发生的几起不良师德师风的负面案例,告诫大家牢记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基本要求,强化政治意识,遵守政治纪律,勉励老师们要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守师德底线,在以德立人中提升自我修养,在以德立学中明道信道,在以德施教中潜心育人,不负韶华守初心,教书育人担使命,不辜负教师职业的责任与担当。
(思政教学部供稿)
上一条:【移通战疫】如期而至,静待重逢——记智能工程学院学工战疫纪实第六篇
下一条:【中德之窗】学院关怀暖人心,前行之路不迷茫——记中德应用技术学院成功举办“预备出国留学生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