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下午四点,思政教学部政治理论教研室毛光晨和鄢星两位老师携鱼城书院举办了第二十二期——中国当下流量明星“流”与“留”的热点研讨会,引导学生思考: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如何正确看待“流量明星”?树立什么样的文化观?流量明星想要留,靠什么?
了解“流量明星”的前世与今生
近一段时间以来,娱乐圈乱象频发,从郑某事件到吴某某事件再到张某某照片事件,一些所谓的“流量明星”接二连三地以自身的无知言论和错误行为挑战着社会底线甚至法律红线,给社会和以青少年群体为主的“饭圈”带来及其恶劣的影响,给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为提升青年大学生的辨别能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流量明星。
活动伊始,鄢老师首先分享了自己对“流量明星”的看法。她用“粉丝众多、人气旺盛、号召力强”三个词语概括了“流量明星”的特点,并提到“流量”不是电视语境下的话术,而是与互联网平台伴生的概念。她谈到21世纪初央视的《星光大道》、东方卫视的《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中国梦之声》、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快乐女声/男声》、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等节目,就选拔了很多实力与人气兼备的正能量榜样:凤凰传奇、李宇春、张杰等,他(她)们将演艺事业看作一生的追求,珍视与粉丝的关系以及职业本身,拥有不断提升个人能力的自觉和努力,是真正具有成长力的榜样;反观当下偶像造星运动步入互联网时代,《明日之子》、《创造营》、《青春有你》等爆款网综坚持“唯流量论”选拔偶像,他们已经逐步由“人”异化为投资“符号”,“流量明星”背后的资本鼓动诱惑年轻人不计代价为其爱豆打CALL,收割注意力经济,灌输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费至上等不良观念,误导了青少年的价值观。
展开关于“流量明星”的热点讨论
在鄢老师分享完毕后,她提出了三个问题,让在座同学进行思考和讨论。
你追星吗,你的爱豆是谁呢?关于这一问题,部分同学表示自己追星属于“跟风”,大部分同学表示自己不追星,但有自己欣赏的偶像,对偶像的喜爱“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鄢老师谈到中国的流量明星应从两个方面来看:一类是有实力有作品,更有社会责任感的正能量明星;另一类是,有颜值无演技,荼毒年轻受众的负能量明星。她希望同学们从疫情期间物资筹集、重大灾害中捐资看到了正能量明星的社会责任感,也从接二连三的“塌房”事件中看到了负能量明星的不断突破道德和法律底线。
流量明星为什么受追捧,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化观和价值取向?就此问题,部分同学认为:流量明星之所以受追捧离不开其背后资本的运作,通过炒CP、建人设等途径抓住年轻人的眼球,但对于丢失艺德的艺人,要坚决抵制。毛老师针对追星这件事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青年一代应将为社会和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体坛健儿等作为学习榜样。每个年代的人都有自己钟爱的偶像,六七十年代群众们追捧的是雷锋、王进喜,因为他们为社会和国家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八九十年代社会上喜欢实力派演员和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因此李雪健、陈道明、唐国强等风靡一时;二十一世纪初,人们的认识更加多元喜爱的偶像也越来越广,如韩红、周杰伦等。当前进入新时代我们不仅要崇拜一般的娱乐偶像,更应该要以时代楷模、人民英雄等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为榜样,学习他们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担当时代责任练就过硬本领。
流量明星想要留,靠什么?同学们对于该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活动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尾声。鄢老师就此问题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她强调流量明星想要“留”靠的是扎实的演技唱功和力求卓越的敬业精神,靠的是以身作则,自律自爱。明星只有将关注度当成压力,把高流量转化为动力,自觉担当起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导正确价值观的责任,才能真正地不被“流”掉,才不愧为货真价实的偶像。
图/文:鄢星
(思政教学部供稿)
上一条:【中德之窗】致知力行 继往开来——中德学院雅思口语新题研讨会
下一条:【思政教学部】徜徉红岩文化,培育优秀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