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通资讯

【专业建设】校校协同促共赢,特专建设新探索——记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来校共研信管特专建设

2019-10-29

为持续探索管理工程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特专建设,于10月25日邀请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来我系部进行交流研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浙江省重点学科、“智能植物工厂”浙江省工程实验室和“计算机与计算科学”浙江省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时建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服务与智慧工厂”、“数字城市和电子服务”、“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等多个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浙江省重点、新兴特色和杭州市特需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也是杭州市重点专业,并建有“互联网+数据智能”杭州市属高校新型专业群,是浙江省计算机类专业培养服务外包人才试点院校。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方面卓有成效。为持续推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特色专业建设,开展校校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探索工作,10月25日上午10点,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柳俊教授、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系主任王硕苹教授、信管专业骨干教师等一行人受邀前来我校,与管理工程系信息管理教研室研讨交流大数据时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转型发展。我校管理工程系系主任潘显兵教授、副主任刘贵容教授、信管专业宋利利等专职教师参与研讨交流会。

在自由交流环节,来访嘉宾与我系教师于系主任办公室进行友好会晤。潘显兵主任首先介绍了我校“信息产业商学院”发展定位及“商科教育+完满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作详细介绍,然后简单概括了我系在学校教育发展大背景下的专业建设与改革情况。听取完我系情况后,柳俊教授分享了他们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被评上杭州市重点专业时的一些经验和做法,通过和企业深入合作开展协同育人模式是最具特色、最具成效、学生收获最多,就业最有保障的一种做法。此次前来交流的主要内容有信管专业大数据人才协同培养的师资双向交流机制的建设、大数据核心课程协同建设机制、大数据行业案例分享机制、人才培养方案协同修订机制、大数据实践基地共享机制。

在专家座谈会环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柳俊教授在爱莲书院艺术交流室进行了“面向需求、突出应用、产学对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大发展报告。柳俊教授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案例背景,着重分享他们建设杭州市重点专业过程中的突出做法和可行路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设立信息系统与信息化、电子商务、商务智能三个专业方向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从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专业方向、实践体系、校企合作几个方面进行专业建设,让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人。以“校企讲师共建课程群,共同授课,企业参与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实践体系”等培养方案的制定,让学生们不拘束于课本上的知识,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让本专业的人才输出得到了保障。柳俊教授认为:“校企合作的大致思路是以课程、师资、实践三者合为一体,学校课程与企业技术和业务全面融合,让企业工程师走进课堂,让教师走进企业,面向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教学、实训和顶岗实习实践体系。把学生培养成企业所需的实用性高的综合性人才。”

这次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和我们学校就大数据时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的交流研讨会,让我们收获颇多,结合去年我系访问城市学院的总结与反思,我系信息管理教研室及其团队将会结合城市学院的建设经验进行总结和探索,寻求校校协同人才培育模式,助推信管特专建设步伐,为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学生们,谋求一条更专业更长远的发展道路。



(管理工程系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