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通资讯

【名家大讲坛】道义悠扬,文化飘香

2021-12-15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长远,其中万物并无差异,你我皆为众生,尊重自然法则而实现自己的目的,以“天地不仁,万物为刍狗”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也在历史的长河里绚烂开花,悠扬飘香。那么道家思想是凭着什么在历史中开花和悠扬飘香的呢?12月13日晚7点,杨国荣教授在别都书院四维空间为此开展了《听杨国荣漫谈道家思想》主题讲座,带领师生一同了解道家的文化和思想。

道家最早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有着很悠长的历史,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其影响不仅仅在中国,其对西方哲学界也有一定的影响。杨国荣教授首先向在场师生们解释了老子在道教中的贡献极大,可以被称之为太上老君,道家思想同时对西方思想家也有着自己的影响力。在19世纪的时候,德国的哲学家黑格尔在其著作《哲学史讲演录》中在主要讲述西方哲学的同时也讲到了中国哲学,其中讲到主要流派就是道家,在书中道教的地位极高。到了20世纪,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西方哲学家对道家思想也有很大的兴趣,他曾经与台湾学者共同翻译老子的巨作,这是因为西方思想与东方的道家思想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这都足以表明道家思想不仅在传统的中国历史上有着影响力,并且在西方哲学界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以“道”为核心思想的道家思想在老子《五千言》中的不同角度有着不同的解释。杨国荣教授通过近代哲学家冯友兰区分不同的思想体系来介绍了实质的体系,引出了道家思想是围绕着核心观点“道”展开的,道家认为,世界的本源是道,那么世界是怎么存在的呢?杨国荣教授认为在《老子》第一章中老子的观点“道可道,非可道”,其中有“道”“可道”“常道”。“道”作为道家思想的核心,拓展开来的“可道”含义有二,其一是言说,意思是指日常言说可以表达的;其二是引导,意思是指“道”、“导”相通,用普通的法则来引导我们的行为,拓展开的“常道”,意思是指不能超出于日常生活来说的,与日常言说不同的。对于“常道”,老子在《老子》十四章中做了概述“视之不见,名曰责”、“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着重强调了“常道”中的“道”,道的形态是一种统一的形态,最本源最真实的形态是不可分的;道是先于天地而生的;道是作为自己存在的原因的,是“独立而不动”的;道是循环的,不是仅仅向前发展的,不是仅仅朝着一个方向;道可以为天地之母。同时老师以儒家与道家在人与万物的对比,来讲述了道家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道家所注重的是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人的天性要顺导不能扭曲打压,并且以“无为”阐释了无为指特定的为,从无为到为,以尊重自然规则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老子》五十八章中所提到的上善若书,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相映证,刻意的追求某个东西,就会适得其反。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在道教悠扬飘香之中纷纷提笔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与感悟。同学们的感悟主要是对于道家的认识以及内容解析,有同学说到了,自己感觉到了道家与其他流派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比较的贴近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同学对“上善若水”一词很感兴趣,认为其中的“道”是他曾接触过的思想最抽象的学问,但实质无疑是做到万物平等;有同学认为自己所理解到的道教的核心观点是注重形式和实质的思想。同学们在分享过程中也加深了道家的核心观念的理解,提升了自己在思想上的认识。

道家的悠扬飘香,源自于人与自然的一体,源自“道”对于我们人生准则的意义,源自于对自然的深刻认识,通过杨国荣教授对于“道”的详细讲解,我们知道了“道”的深刻内涵,并且也嗅到了道义悠扬的绽放的香味,让我们通过最简单的方式了解了最难的思想问题。



图文:黄桂花 杨有璨

(名师课堂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