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光影故事,品人生百态。4月14日晚上,艺术传媒学院陈星宇老师在北山书院二楼会客厅为前来参加北山书院读映画活动的同学准备了《忠犬八公的故事》作为放映篇目,并进行解读。艺术传媒学院老师韩鹏伟老师也来到现场与学生们互动交流。
活动伊始,陈星宇老师就对《忠犬八公的故事》的创作背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忠犬八公的故事》改编自日本导演神山征二郎执导的《忠犬八公物语》,而《忠犬八公的故事》又是根据真实的事件书写。
紧接着,陈星宇老师就整部影片的叙事结构、文化现象、社会影响进行了深度解读。陈星宇老师指出,就叙事结构而言,忠犬八公是由两个层级进行逻辑叙事,即主人公去世前与主人公去世后;就文化现象而言,八公在日本享有盛名,因为日本一直以来崇尚以“忠”为核心的武士道精神相契合;就社会影响而言,人类与动物的和谐共生,甚至陪伴终老引发了社会的关注与讨论。
陈星宇老师解读完之后,同学们也积极与陈老师进行互动交流。来自2018级通信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林祥向陈星宇老师提出中国文学作品中有没有类似题材的文学作品?2018级车辆工程专业的邓建中同学则继续追我道这类型文学作品应该如何进行小说的创作?陈老师针对这两位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回答。
陈老师回答道,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也有大量关于“狗与忠诚”的故事,例如东晋《续搜神记》中记载《杨生之犬》,唐代陆勋《集异记·柳超》,宋朝《呈修史钱侍郎桃花犬歌》,还有广为人知的清代蒲松龄所写的《聊斋志异》中的《义犬》等等文学故事,这类型文学作品虽然以短小精悍的篇幅进行描写,但也是我们研究人类发展过程中与动物共存的复杂关系的文献资料。
而如何讲好甚至创作这类型的小说呢?陈老师则认为,在美国康阿尼尔大学教授M.H.艾布拉姆斯所著《镜与灯》一书中给出的四个要素,分别是:作品(work)、作者(artist)、受众(audience)、现实(universe),而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必须对这个四个要素进行考量,只有这样的创作思维,这个故事才能让受众接收并产生有效的意义。叙事学发展至今,受众已经熟知许多叙事类型结构,也就是说受众会在接收前就对故事内容产生一定的猜想。如果想要达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叙事效果,不妨参考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中提到的将事物“奇异化”的手法。《忠犬八公的故事》也是运用了这样的手法。影片中“奇异化”或者说“陌生化”的部分是观看视角。大家创作过程可以参考这样的写作方法与创作规律进行所选故事的书写,这样才能够既兼顾市场、又兼顾受众、更能达到自己心中想要的故事效果。
最后在师生互动中本期活动落下帷幕。解读结束后,2019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吴思诗同学对陈星宇老师的解答感到非常满意,并且对分享会的举办表示了由衷的喜爱,她也希望这个活动在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经典电影作品进行分享与解读,了解电影中的文化现象。
在落实“四位一体双院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艺术传媒学院积极响应集团号召,贯彻文件精神,在积极探索“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走出传统的“第一课堂”,走进北山书院,助力完满教育,协同培养,实现学生在“第二课堂”的“质”的转变。
撰稿:陈星宇
摄图:韩鹏伟
(艺术传媒学院与北山书院联合供稿)
上一条:711期|书院印象:奇彩梦园,拾趣童年——记廊桥书院4月师生集体生日会
下一条:【学院风采】走进第二课堂,助力完满教育——记艺术传媒学院与北山书院联合开设北山匠影工作坊宣讲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