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两夜,睡眠不足五小时,徒步超过三十公里,三千遍队友姓名的印刻,满身泥泞的匍匐……
为激发志愿者潜能,提升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加深志愿骨干间的联系与交流。32名志愿骨干在专属于他们的淬炼48小时里,全力以赴,感受团队力量!
3100遍名字印刻,成就更好团队
4月16日傍晚七点,32名志愿者从学校各个书院向淬炼基地汇聚。淬炼营旗的缓缓升起,拉开“第26期淬炼领导力培训课程暨青联种子计划第1期”的帷幕。
作为一名志愿骨干,“认识自我、明确定位”是最基本的要求,领导力课程的学习,让志愿者更加明白“领导价值观”,改变思维模式,突破自我,产生更有意义的新思维,促进工作更有效率和效果。
团队的情感羁绊,在于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在于伙伴姓名在心间的印刻。团队文化的建立、3100遍队友姓名的书写,凝结的不仅仅是一份友情,更是团队的力量。
576公里乡村拉练,感知社会百态
“磨砺意志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起于6点的晨曦,归于深夜11点的星光。576公里的乡村拉练,让志愿者们感受行走的力量,感知社会百态。主动与村民交流沟通,寻找队伍短暂栖息地,看到村落众多留守老人、孩童,简陋破旧的居住环境的那一刻,志愿者动容了。拉练的疲惫在此时不值一提,更多在思考如何帮助他们,如何用自己微弱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80次意志障碍训练,磨砺责任担当
12个障碍项目,四个小组,足足八十次的跨越,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几十米鸭子步、举木棒下蹲、泥中匍匐前进、几十米s型跑……他们接受冷水的冲击,越跨越坚定,越明白12个项目蕴含着太多深意。12个生肖、12个月份,世间的每个人、每一天都会遭遇不同的挫折困难,我们能做的就是与此刻一样,接受挑战、无畏前行、乐观面对,像鲁迅说的那样“愿中国少年都可以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
4.2米极限逃生壁,挑战不可能
4.2米高的毕业墙,32名队友不允许借助任何外力,要在30分钟内全部通过。想想这似乎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但他们用时25′06″08,全员通过挑战成功!
图10
成功往往需要不断的试炼,过程中有人不小心违反规则,项目不断被叫停重新开始,两名队长从20个俯卧撑惩罚,翻倍到40个……当队长体力不支双腿膝盖重重跪在地面时,当队长无力趴在地上向队员道歉时,每名队员深深自责,明白了一个团队一定要遵守规则,不然你的队友就会为自己的不负责买单。
红肿的肩膀、肿胀的手臂、磕青的膝盖……32名队员的心灵逐渐在交融,坚定“不抛弃,不放弃”,墙下的呐喊声,人梯咬着牙稳住颤抖的身体,拉人的他们面红耳赤,汗流浃背,每一个人都在“全力以赴”汗水和泪水交替。
图11、图12、图13
淬炼领导力课程带给志愿者的更多的是思想的启迪,思维的转变。一次又一次的任务挑战,都在挖掘潜能、挑战极限、磨炼意志、熔炼团队,相信这于他们而言是生动且难忘的一课。志愿者将带着淬炼精神,去做推动志愿服务事业,让志愿更加科学、智慧、高效。
图14
淬炼感悟: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告白全力以赴的青联人!这两天见证了每个人的成长,多次留下感动泪水。最后一天,青联各部门代表“意外空降”基地门外等候两个多小时,为32名送来了他们的“关照”,像极了接孩子的家长,再次看到这个团队的情怀与凝聚力!非常感谢淬炼的教练团队,超级尽职尽责,两天两夜的课程培训带给大家的感动,都将成为志愿者成长的动力。希望自信、阳光、乐观的青联人把淬炼精神带入生活、学习、工作中。
——青年志愿者联合会指导老师 吴静
48小时很短,承载的泪水与汗水却很多感动、感恩、成长、坚持、信任、团结,谢谢你们的全力以赴,谢谢你们的义无反顾。青联人,你是最棒的,相信我们的未来一定都可以闪闪发光!
——青年志愿者联合会指导老师 刘月
以前我总会说“尽力而为”,但通过这次淬炼,我学会了“全力以赴”。每当我撑不住的时候,告诉自己再加一把劲,我只是有点累而不是我不行了。心有所向,全力以赴,定有所成,愿每一次努力,都将绚烂成花!
——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宣传调研中心李小堋(B-17)
光阴似箭,时不待我。两天两夜的淬炼生活结束了,回顾这两天,我哭过,也笑过。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要有沟通的能力、付出“爱与智慧”、遵守原则、保持冷静、客观、中立的态度。
——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宣传调研中心邬玥(A-07)
两天两夜,淬炼带给我的太多。在与同伴们完成任务时,我们相互鼓起,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一声声“加油”还回响在耳边。收获的除了一份份美好的友谊,还有不断完善的自己。它磨练我的意志,锻炼我的体魄。有了这次独特的经历,我才明白原来我也可以如此强大!
——青年志愿者联合会项目孵化中心 黄文超(A-03)
在这里,胜利不属于我,而属于我们;在这里,我不是单独的一个人,我拥有一个团队。淬炼淬炼,千锤百炼。从领导能力,到创新思维,从团队协作,到冲突解决。在淬炼后,我渐渐明白了这些标语背后的不易与难得。感谢遇见,感谢淬炼,感谢团队中每一个全力以赴的大家。
——青年志愿者联合会项目孵化中心 杨怡(B-02)
让我最难忘的,不是熬夜抄伙伴的名字,也不是近三十公里的拉练,更不是高空速降的刺激。而是整个过程中与队友们两天两夜的交流和成长,我们一起想办法完成任务,一起拥抱打气,一起在农户家做饭,一起度过种种难关……我们像钢铁一样被反复捶打——不卑不亢,不屈不挠。
——青年志愿者联合会推广交流中心 郑添文(B-18)
撰稿:李瑞雪、周林燕
(团委、拓展训练部供稿)
上一条:志愿赋能:与领导力的两天两夜突破极限!
下一条:【学院风采】展望学校目标 强化教育形式——大数据与软件学院2021年4月教职工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