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交流项目如火如荼的开展,书院学子对出国交流学习的梦想被一一点燃。11月15日中午12:30,别都书院学长公开日第一期特邀请艺术传媒学院追梦少年王皓钰,在书院多功能研讨室,公开他的追梦旅程——“哥伦比亚之路”,为今年准备冲击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国际交流项目的50余名学生做经验分享。
完满路上——越努力,越幸运!
活动伊始,王皓钰学长在PPT上展示出的那厚厚一摞的荣誉证书照片,是他完满路上一切努力的见证。从主持人大赛、啦啦操大赛到演讲比赛等活动,完满路上都有他忙碌而又充实的身影。他用自身经历和实力告诉我们,大学生活不是在寝室打游戏追爱豆,而应该活跃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然后成长蜕变。要相信越努力,越幸运。
项目决选——满载实力与汗水的圆梦之旅
交流中,王皓钰学长非常感慨并和大家分享了他与书院出国项目结缘的两次经历。从第一次与之失之交臂,但仍以主持人的身份登上终选秀的舞台到二次挑战,用实力和汗水收获哥伦比亚大学的交流名额。活动现场,王皓钰学长还展示了一段他的才艺,纯正的播音腔和表演环境的细节把控吸引了现场所有人的注意力。表演结束时他还强调,大家要勇于尝试,迈出第一步,去争取,去挑战!走出第一步,未来也许就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国外生活——最难忘的人生记忆
活动渐入尾声,一段视频勾起了在座每一位同学对出国交流的向往。王皓钰学长将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生活做成了一段视频,视频承载的是他努力并成功后的喜悦,也是他对未来自己的一份激励。视频结尾,他还诙谐的表示,他在学校两年多的生活学习收获了很多荣誉证书和工作卡片,但目前最重要的一张,是那张象征着皓钰学长整个哥伦比亚大学留学项目印记的的哥大校园卡。活动最后,王皓钰学长以“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为主题为大家进行扩散分享,鼓励大家勇敢追梦,在大学这个最美的青春年华里不断攀登,拥有自己的追梦之旅。
活动现场,别都书院综合办公室主任向艳平老师分享道:“我亲眼见证了王皓钰同学整个大学的成长变化。大一,皓钰参加哥大项目选拔虽然失利,但是他独特的“播音腔”和敢于挑战的精神,助力他成为第一次国际交流终选秀主持人;大二,他重振旗鼓,悉心总结,分析优劣,运用自己的优势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朝着哥大发起第二次挑战,他终于去到了梦想的彼岸;大三,基于他自身的优秀与NIU、哥大两次国际交流经验,他摇身一变成为本次国际交流选拔的学生评委,从选手到主持、再到选手、评委,这是皓钰与国际交流项目的不解之缘,今天,书院同样期待见证在座各位的成长之旅,愿意守护、缔造大家内心深处的“梦”,前提是大家务必思考清楚,为了梦想,你愿意付出多少努力,是浅尝辄止,还是志在必得。”
学长公开日立足于学生需求,有针对性的寻找书院内优质学生资源,通过经验分享、交流互动的形式,在书院内开展朋辈引领、朋辈互助、信息公开、资源共享的有效循环,帮助学生解决现实困惑、明确未来目标,希望书院更多的同学,能够透过学长学姐们的经验做敢于追梦,绝不轻易言弃的追梦少年。
学长公开日第一期结束了,许多同学都意犹未尽,受益匪浅。在活动反馈中,他们这样写到:
在周五中午,学长给我们分享了他去哥伦比亚大学体验学习的经历。对此我收获颇丰。学长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畏艰难险阻。英语不好,就学,表演不好,就练,演讲不好,就说。即使大一失败过一次,这依然不影响学长前进的脚步,并且这也给了学长经验和机会。在大二再战风云,终于去到了哥伦比亚大学。所以,只有付出了,才会有回报。学长也向我们展示了去那边的学习生活经历,丰富多彩,让我心生向往,燃起学习的动力。
——艺术传媒学院李青峰同学
之前有想过去参加我们学校国际交流生的选拔,但在看了相关规则之后我又退缩了,可能还是本身的不自信吧,就觉得自己的英语不好,表达能力也不行,去了还是丢脸。而且对于学校的众多活动,我也是没有目的的参加,整个人还有点迷茫。而在参加了学长公开日之后,就觉得无论是什么事情,只要你想做并且肯为之付出努力,不管结果是怎么样,总归是有收获的,而且,万一努力着努力着就实现了呢?只要你愿意,你的大学生活也可以过得很精彩。很感谢王皓钰学长带给我们的分享。
——淬炼商学院刘芙蓉同学
“不放弃,不抛弃”简简单单6个字,却释放了犹如太阳耀斑一样的能量,影响深远!大一的不断尝试,不断积累,再到大二的胸有成竹,自信满满,看似一个艰苦的过程,可是从钰皓学长的经历来看,却解释了真正的“不断尝试”这一词。这让我对大学生活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我也要在“不断尝试”中去找寻完满的大学生活。
——艺术传媒学院黄永金同学
附别都书院王皓钰哥大游学项目视频链接:https://url.cn/5gEYygs?sf=uri
别都书院学生自治委员会供稿
书院部转稿
上一条:【就业推进】扬帆起航 共促就业——通信与物联网工程学院2020届就业工作形式分析会议
下一条:【智能工程学院】动力源自梦想,科技创造未来——第三届创意·科技文化节之“行者杯”电能小车制作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