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通资讯

【通识教学部】通识之路探索系列之——茶艺实践课

2017-12-11

为了进一步提高通识教育的教学质量,寻找更为适合通识课的教学方法,通识教学部综合教研室陈明波老师在教研室主任张艳的鼓励和支持下,在讲授《禅宗文化》课程中“禅茶一味”内容时,大胆创新,一改以往只进行理论教学的授课方式,采取课堂实践的方式,使同学们在茶艺实践的活动中,领悟禅的意境,感受茶的魅力,真正明白“禅茶一味”的幽微精髓。

首先,陈老师先对中国茶文化的历史进行了一番概述,并对中国茶文化历史上最重要的三种饮茶方式,即唐代的“煮茶法”、宋代的“点茶法”、明代及其以后的“泡茶法”进行了详细讲解。随即便进入实践环节,给大家演示宋代的“点茶法”和明代及其以后的“泡茶法”。

演示完毕后,陈老师便让同学们上来端茶,在端茶过程中,同学们积极主动,异常活跃,并主动提问,询问端茶的手势以及品茶的方法。陈老师对这些问题都做了详细的回答,并一一做了示范。随后,同学们便开始“品茗”。

在第一轮的端茶和品茶结束后,同学们在陈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点茶和泡茶。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无比兴奋,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这堂别开生面、迥异以往上课方式的茶艺实践活动中。虽然有些同学泡茶方式和点茶方法有些错误,但同学们这种主动获取知识的态度,积极求学的精神,让前来听课的通识部的老师感触颇深。认识到:只有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化被动为主动,真正学到知识。

同学们在充分享受了点茶和泡茶的过程后,陈老师开始对茶艺实践活动进行点评和总结。同学们意犹未尽之余,陈老师趁热开始对中国当代禅茶文化的根本精神“正、清、和、雅”以及日本茶道的精髓“和、敬、清、寂”进行了解读,使同学们在茶艺实践后回归到禅的精神,回归到禅茶文化的精神家园中,真正领悟到“禅茶一味”的核心和内涵。

当然,正如茶道是禅的载体一样,学习茶道,是为了更好的感受禅宗文化,更进一步领悟禅的本质,而茶艺实践课也是众多通识课程的课堂形式的表现手段之一,其目的也和茶与禅的关系一样,为的是更好的提高通识教学质量,探索一种更为适合通识教育的上课手段和教学方法。

关于寻找到一种适合大班教学的上课手段和教学方法,我们通识教学部的每一位老师都在努力着:路漫漫而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通识教学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