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推动移通校园志愿服务建设,营造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进一步促进“志愿+书院”联动融合,同时营造劳动教育氛围、发扬劳动传统文化、维系与呵护亲子温情,以实现亲情与学习双行为目标,12月19日,校团委联合花果书院以移通教职工子女及周边社区留守儿童以服务对象,在花果书院户外广场开展了“亲亲”子衿•携劳动同行首届花果少儿公益图书馆亲子游园会。
显气氛,营环境乐融融
作为花果少儿公益图书馆第一次亲子游园活动,为缤纷呈现游园会,大家充分重视,精心安排,从装饰入手,楼梯、广场上都精心装饰,考虑周全为保证活动融洽有质量的开展。
“左三圈,右三圈……”活动从全体成员齐做健康操开始,简单的热身让小宝贝们更好的融入其中。在游戏中劳动,在劳动中成长。本次游园会为宝宝们准备了10个有意义且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有“帮帮厨”“给垃圾找个家”“扎出花样”“劳动连连看”等,小朋友在家长和志愿者的陪同下全程参与其中,寓教于乐,其乐融融。
识五谷,感粒粒皆辛苦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美味食材成了小朋友的活课程,小朋友在家长的带领下把八宝粥的配料按照种类分出来后放在对应位置,志愿者为小朋友讲解粮食的不易,“识五谷,辨杂粮”,随后工作人员把八宝粥煮好后让小朋友品尝,更好的了解劳动背后的意义。
辨农具,懂劳动小奥秘
志愿者选择适宜农具的图片,引起小朋友的兴趣,产生新鲜感,让他们对多样的农具进行连线,追溯粮食产生的根源,铲子、扫把、抹布,这些生活中的劳动用品,让小朋友学会思考工具的使用给生活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学分类,存环保于心中
“分类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利用“家园共育”让小朋友在家长的引导下对垃圾进行分类,家长和志愿者详细介绍了“垃圾如何分类”,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这增强了小朋友“垃圾分类”投放的意识,使小朋友“垃圾分类”行为习惯进一步养成,将环境保护存在心中。
勤四体,养劳动成习惯
“劳动是一门必修课”,小朋友们将大蒜种在塑料杯里,观察它们的成长,叠被子、打扫屋子他们的身影无处不在,“动起来”促进小朋友智力体力同时发展,利于培养爱劳动的良好个性品质。
传文化,思劳动之不易
中华文明从农耕文化中走来,勤劳与劳动始终未曾分家,劳动创造了历史,劳动成就了教育,在当今社会中,小朋友很少接触到传统劳动文化泥塑、扎染,游园会特别将其融入互动体验,小朋友全神贯注,小手开心的做着自己喜欢的陶泥和扎染作品,感受古时候的劳动人民的智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满收获,亲子游大欢喜
幸福快乐的亲子时光与天气无关,不时飘过的阵阵小雨并没有浇灭家长和小朋友的热情,家长和孩子全身心的参与,手脑并用,让家长和宝宝的亲情在互动中得到升华,将游戏与劳动完美结合,在游戏中让小朋友体验了劳动的快乐,这是一个让家长子女学习和互动的平台,引导小朋友树立劳动的意识,点亮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温情时刻,同时营造了移通学院浓厚温情育人劳动氛围。
上下求索,这一次将志愿文化、亲子温情、劳动教育三者完美融合;寓教于乐,相信劳动光荣的种子会在小朋友心中生根发芽,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后疫情时代下校园志愿服务的魅力;砥砺前行,志愿服务会继续融合发展,不断吸取经验,探索新的志愿服务方式。
我看到小朋友们和家长们都很投入的在玩游戏,让我觉得志愿服务是有意义的,我们的付出是服务对象的开心和幸福。
——志愿者林敏
这个活动很棒,大家组织的也不错,比如说打扫卫生叠被子这些互动环节,都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如果以后有类似的活动,我们一定还会再来!
——陆曼妮爸爸(大数据与软件学院老师子女)
(图:毛雨靖、李瑞雪、王忠轶/文:蒋露、刘玲燕)
(团委供稿)
上一条:【社团活动】“会商科英才·计金融事业”——淬炼·国际商学院第三届会计知识竞答大赛
下一条:【钓鱼城研究院】钓鱼城研究会举办2020年秋第二次读书分享会暨11月优秀干事颁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