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通资讯

457期|书院印象:趺坐寒宵添暖意,花开无日不春间——花果书院防疫周志(四)

2020-03-27

江山沐浴着春光,春风也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虽然我们因为疫情而宅家,但一切都井然有序的进行着,花果书院的脚步也从未停下。新学期已经过去四周了,在窗子里的我们,透过隐隐打开的窗棂,眺望着四月。地上满满的脚印,是书院这一周来行踏间所留,让我们沿着窗边,一一描摹。


万众一心抗疫情·书院学子在行动

——花果抗疫人物

花果书院2018级财务管理14班的张遇雪同学,家住重庆市巫山县官渡镇,紧邻湖北,防疫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她积极响应当地政府号召,自愿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之中。她和其他志愿者们每天提着音箱和喇叭跟着支部书记到相应地方进行宣传工作。疫情当前,物资相对缺乏,很多普通百姓很难买到口罩。她回忆道在有一天的宣传中,路遇一位没有戴口罩的老奶奶,同行人便将备用口罩赠予老奶奶并俯身助她戴好,老人句句感谢,他们心里也充斥着温暖。

张遇雪同学回想当志愿者的那段时间里,尽管每天都要“跋山涉水”,甚至有时还会吃闭门羹,但她认为这样的付出很值得。她说:“用青春诠释爱与温暖,用行动战胜磨难,尽管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志愿者,付出的力量微薄,但我相信终有花开之日,终有曙光在侯!”

导师化身心灵树洞,守护学生成长

——花果书院百人成长档案

“百人成长档案”项目自开始落地实施以来,一直立足学生,以双院导师共助成长为模式,记录学生轨迹,引导学生成长,见证学生改变。为了更好、更快、更早的引导陪伴学生,花果书院在疫情期间开启了“导师树洞”活动。导师们化身为一个个心灵树洞,去倾听每个学生内心的声音。

在这样的特殊时期,线上的电波成为传递彼此心声的良药。在花果书院,每一位导师都是学生们亲密无间的树洞,无论是开心快乐、 温暖失意又或者难以启齿、追悔莫及,书院导师都将回馈温暖纯良,并奉上真挚的关怀,守护你成长。

有朋何谈远方?

——打破社交冰活动成果汇报

互相传授各自的特长和技能,达到学习新技能的目的,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正受到当代年轻人的追捧。为了让同学们在疫情期间能够过得更加的充实,并打破“宅家”零社交的局面,花果书院发起了的“打破社交冰”线上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让同学们自行邀请学习搭档,互换技能或一起学习新技能并在线上按时打卡学习进度的方式,来达到朋辈之间取长补短、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目的。

截止至2020年3月16日,为期两周的“打破社交冰”线上活动已经截止啦!本次活动参与人数达20余人,同学们上传图片共280余张。“打破社交冰”活动记录了大家坚持与成长的过程,见证一路上的美好。相信书院学子将以此活动为契机,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努力拼搏,放肆生长,成为一个技能满满的新青年!

有一种温暖叫做“中国援助”

——花果书院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

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被诋毁的中国正在援助世界,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教材。为推进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正确引导大学生确定抗击疫情的全面胜利,2020年3月19 日,花果书院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花果书院综合办公室主任曹玉姣老师在花果书院学生干部群以及各楼栋群分享了人民日报最近大热的三篇公众号推文,看完曹老师分享的这三篇文章,同学们便在群里讨论了起来,更是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纷纷为中国打call,为祖国花式应援。

疫情发生,我们以祖国强大的科技实力、动员能力、执行效率做支撑,举国上下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向世界诠释着中国精神的磅礴力量。疫情当前,守望相助、同舟共济被赋予了更深刻内涵。“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当疫情阴影笼罩全世界时,中国在做好自身防控的同时,也向世界伸出了援手,这便是中国的大国担当。通过此次线上特殊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更加体现了花果师生热爱祖国、众志成城的爱国热情,更加坚定了全面决胜疫情防控攻坚战的思想自信!

三月桃花“寄”相思

——花果书院导师直播(第四期)

春分至,燕归来,最是一年春好时。此时正是春水绿波,春风和煦,春花烂漫的好时节。3月20日下午4点,花果书院学生发展导师郭嘉琦在书院官方QQ空间进行了第四期导师直播。本次直播,郭老师跟大家讲起了爱情社会学。

郭老师通过一本孙中兴所著的《爱情社会学》,让同学们更好的认识爱情的理论层面,也接触到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在这次直播中郭老师也通过评论互动,与同学们分享了恋爱期间如何维持关系的小贴士。

通过这次有趣的直播,希望大家可以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在书院导师陪伴的下正视属于自己的“桃花”,学会认识自己,通过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让爱情给自己一份驱动,对自己产生更多的信心!

天气渐渐炎热起来,大家度过了暖春,步入下一阶段,花果书院也会陪伴大家,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花果书院文化推广部

朱曼妮/撰

文化推广部/图

书院部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