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学院农耕支队与农耕协会的联系,增进彼此协作,以新姿态、新模式、新举措开展校园农耕劳动实践,丰富农耕项目活动。12月4日星期五下午16:00,农耕协会与外国语学院青协农耕志愿服务专项支队就本学年农耕发展情况以及现状在别都书院多功能研讨室展开交流讨论。
会议伊始,农耕协会副会长涂梦静同学从农耕协会的建立与发展以及历年来开展的各种劳动实践活动向外国语学院青协农耕志愿服务专项支队的同学进行了简要介绍,展示了农耕协会通过劳动实践帮助并引导全校师生耕耘土地、耕耘心灵、耕耘人生、乐享劳作、乐享校园、乐享创造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校内场地有所调整,农耕协会也感受到了强大的变化,面对着校内劳动实践场地的调整,农耕协会积极调整以往工作模式,以新姿态和新模式积极向校外拓展。种养技术部的骆欣同学向大家介绍了农耕协会在与别都书院的合作下,在校外现代化农业企业——重庆雾水山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支持下,根据学生成长与企业发展需求,定期组织学生参与无土绿色蔬菜栽培、果树种植养护、智慧农业学习、植物克隆、农业观光休闲、体验等项目实践活动,在研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创新农业发展的意识,实现校企合作共建共育的双赢。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自古便是这个道理,为加深支队成员体验,一行人来到了别都书院无土栽培试验区,近距离的观察营养液水培及其循环原理,在参观中介绍无土栽培的想法和来源,并对无土栽培的技术进行更深层次的讲解。随后,农耕协会与外语学院支队负责人一起来到了我校马道阆苑、李子园查看场地,双方负责人提出利用学校现有场地持续开展新的劳动实践项目的想法,并通过场地的实地勘察,指出目前学校还可利用的劳动实践场所,并提出了新的设想。
此次交流中,双方还就目前校园农耕活动创新力度、农耕文化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了解了彼此发展的现状及困难,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诸多建议。通过这次交流会,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原有的工作体系,对未来发展也有了新的思路和工作方法,相信在大家共同的探索和努力下,我校农耕实践平台将会有更多更好的呈现。
撰稿:石夕欣、杨李娜
摄影:林颖娟
(团委供稿)
上一条:【通识随谈】走进《信息技术与社会》-——触碰信息技术、建立通识思维
下一条:【完超活动】寻天梯“尽头",觅移通“百态”一一智能工程学院2020级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02团支部完超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