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疫情,使得全国大中小学的课堂由线下转到线上,也出现了各种版本的“网红”,线上教育一度成为舆论的焦点和热点。但近一个月过去,线上教学情况如何呢?学生是否适应,是否喜欢?近期,通识教学部心理学小组的老师们做了一个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同学们线上上课的情况、居家的心理状况及背后的原因。问卷由最简单的三个问题组成:1.你想回学校吗?2.为什么?3.回学校后你最想做什么?此次问卷调查共有609名同学参加,以大一的同学为主,其中68.3%的同学表示想回学校,26.6%的同学表示在学校或者家里都可以,仅有5.1%的同学表示不想回学校。
疫情之下 归心似箭
如此多的同学归心似箭,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因为疫情的因素而被迫待在家里,见不到自己的小伙伴和老师感觉到无聊,甚至烦闷;二是家里的学习氛围没有学校好,自律性差,影响学习效果;线上课堂互动性不强,学习积极性降低。
不少同学认为在家和回学校都可以,主要是因为无论是在家学习和在校学习都是靠自己的自觉性,并且目前疫情的情况下,两者均有利弊。既然无法回校,不如活在当下,在特殊时期享受与父母一起的温暖时光。在问及回校后最想做的事情时,许多同学表示馋涎学校附近的美食,也有同学想约上三五好友畅快的打球运动,更多同学想见老师和小伙伴的心情溢于言表。
透过这些真实的想法和愿望,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背后的原因呢?《幸福课》告诉大家其实这些都和幸福的影响因素有关。
积极面对 学会感恩
为什么昔日平常上课的日子、校园周边唾手可得的美食、每天见面的小伙伴,甚至有时会讨厌的教室都成了大家想念的?只是因为现在不能回学校吗?深想一下,是因为大家曾经适应了那样的生活,不觉得珍贵,现在暂时失去,更加怀念,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适应原则,也是影响幸福的原因。
其实很多时候大家不觉得自己幸福是因为适应了所拥有的生活。就像大家刚步入大学时也曾觉得大学生活的自由与美好,但不久就觉得没有那么幸福了,其实是大家适应了。生活中很多的情况都是如此,比如我们健康时没有感觉多幸福,生病了才觉得健康真好。这次疫情给大家一个提醒,珍惜现在拥有的,它可能是你以后向往的生活。所以大家要学会感恩,学会积极活在当下!
放下手机 拥抱亲情、友情
大多数同学都反映线上上课自律性差,看不到老师或者无法和老师、同学及时交流,慢慢失去上课的积极性。这反映的不只是自律性的问题,更反映出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这也是影响幸福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侧面提醒了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低头族。以前在学校大家都不以为然,现在疫情让大家不能见面,只能用手机沟通,大家才发现如此想念同班的小伙伴,想念室友,想念在教室上课的老师……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和人的交流是离不开表情、语言、动作的,仅仅通过没有温度的文字是远远不够的。以前你不一定每次上课都和同学交流,都积极回答问题,但师生一起的群体让你能感受到他们的感情和态度,让你有存在感。那种感情和态度融在每个人的表情、语言和动作里,不是手机里丰富的表情符号所能给予的。此外,老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肯定及引导,不止有语言还有眼神的交流,以及周围同学给出的回应,这些都是线上教学无法完全实现的,也是大家在线上教学找不到存在感和兴趣的原因之一。所以这次疫情也提示大家:珍惜现在和家人一起的时光,拥抱亲情,疫情过后回到学校尽可能放下手机,走近同学拥抱友情,维系你的人际关系。
疫情的发生是每个人都不想的,但它带给我们的思考希望每个人都记住。我们相信,移通的每位师生都十分想念学校的生活。无论是操场、教学楼还是宿舍,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里,都留有我们无比珍贵的回忆。无论是远离它还是靠近,都让我们想念。没有一个冬天不能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望疫情早日过去,愿我们都珍惜所拥有,盼我们师生早日相聚移通。
上一条:【课程建设】推进课程建设,引领打造新型二级学院优质教学资源——记智能工程学院课程建设专家论证会
下一条:【志愿服务】 携手志愿,共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