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构建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等多位一体的教育平台。3月20日上午,我校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师李凤勤带领非遗传习班学生来到合川区文峰古街“易宗成砚雕艺术体验馆”,对2007年入选重庆市级非遗代表作项目名录的合川峡砚代表性传承人易宗成进行了深入交流与互动学习,引导学生在充分继承合川峡砚制作技艺文化内涵和历史沿革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纹样的运用创新与实践能力。
在易宗成砚雕艺术馆,砚雕大师易宗成热情的给同学们讲解了从明代到近代不同时期的合川峡砚及其纹样的发展变化等。展台上各式各样的砚台让同学们对砚台雕刻设计有了灵感,同时在易老师身上也深切的感受到执著专注的匠人精神。正如万家鑫同学说:“他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每当想放弃时,他都会想到老师的坚持。现在,他已经学会了浅浮雕、深浮雕、圆雕等 许多雕刻技艺”,自己雕刻的作品也被销售了出去......”。
砚石是大自然给予的颜色,用创新设计图案来呈现砚台的奇特魅力。 每一种图案,每一种花纹都有不同的寓意,峡砚因其根据石材造型颜色,雕法各有不同像石色大多为黑色,还有少量的黄褐色还有罗纹类,雕刻峡砚有浅雕,深雕,镂空雕、浮雕,因此每块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同学们分为四个小组,分别从材料、图案、图案寓意等几方面展开深入调研。此外,同学们还参观了合川区其它传统技艺,如纸扎、木雕、泥塑等。其中周继伍老师的木雕以各年代的人物为素材来雕刻,用红木作为雕刻材料,呈现出来的人物栩栩如生。
调研结束后,李凤勤老师与同学们交流分享此次活动收获,引导学生从意识形态的精神性文化形式和物质形态的文化形式来思考传统文化作品,并要求同学们在纹样思考的基础上设计一款雕刻图案用于课程的实践。总之,通过次活动,同学们认识了千变万化的雕刻纹样设计,并深切感受到传承人身上执著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匠人精神。
摄图:卢婧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北山书院供稿)
上一条:【思政教学部】民主在我心 法治在行动——思政教学部举办“青春思索”主题沙龙(第16期)
下一条:【思政教学部】重温红色诗词 传承红色基因——思政教学部德育教研室与爱莲书院开展毛泽东诗词学习与朗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