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志愿服务专项培训班第二讲于11月17日中午在下里巴人开讲。本期主讲唐彬文老师一出现便吸引了同学的目光,唐彬文老师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这是志愿者出去志愿服务的标配。唐彬文老师这身与今天的主题十分相符,结合自身经历与对志愿服务的理解和同学们一起漫谈志愿服务。
“学雷锋、助人为乐和志愿服务的概念一样吗?”培训会一开始,唐彬文老师就向同学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唐彬文老师向同学们解释到:“学雷锋、助人为乐和志愿服务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学雷锋、助人为乐强调的是个人行为,而志愿服务则是有组织的活动,是一个集体的活动;志愿服务讲究整体形象,要争取相关媒体进行报道,扩大影响范围,将志愿精神传播得更广,共同理解志愿精神,影响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兴起于一战结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志愿服务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影响力越来越广。不同的国家对于推动志愿服务的政策不同。美国是通过立法来推动志愿服务,而法国、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则是通过公共资源、激励政策等来推动志愿服务。中国的志愿服务体系也在不断的完善进步。比如:民政部发布了《志愿服务记录办法》,要求志愿者志愿服务要记录服务时长,服务时长转化成积分,积分可通过APP兑换商品;现如今许多地方都推行了志愿者纳入评优优先,高考、考研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等等激励政策。这一系列激励政策的出台目的是为了激励民众,让志愿服务在将来成为全民日常生活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
志愿精神是推动志愿者志愿服务的动力,也是志愿者自身不断进步的指引标。志愿精神的核心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奉献自己的时间,奉献自己的技能,为社会他人服务;服务他人时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你学会了感恩,才会有回报。每个人总会在一些时候感到力不从心,需要别人的帮助。江浙一带开办了爱心时光银行,志愿者们可将服务时长存在爱心时光银行内,在需要的时候进行等量时间兑换。比如你在外地不能回家照顾爸妈,你可以在爱心时光银行兑换你的服务时长,让别的志愿者在同等时长内照顾服务你的爸妈。你学会了感恩,别人才会同样以感恩之心来回报你、帮助你。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注重对整个社会友爱氛围的传播,友爱团队精神的构建,友爱才有爱。
志愿服务是你学习成长的过程。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你的心灵会得到进化,个人技能会得到提升。同时,志愿服务是一个与社会接轨的工作,能够接触到的人形形色色,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你的整体综合素质可以得到提高,对社会的认识更加深入。“因为你经历多了,想法就变了,量变成质变。”这是唐彬文老师在讲述自身在殡仪馆当志愿者后的感悟。
唐彬文老师在培训会上还与同学们谈到志愿服务的三个层次:接触、深入、沉淀。你或许是因为兴趣而接触到志愿服务,并且乐在其中,但随着慢慢的深入,你爱上了它,对它的了解更加深入,在深入的过程中,志愿服务是一个学习成长的过程,通过时间与志愿服务实践的沉淀,你留下的更多的是责任与担当。志愿服务是要我们从内心爱它的,爱才会更加珍惜,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
第一期志愿服务专项培训班第二讲,讲的不是我们如何去提升服务水平,而更多的是让我们了解,懂得志愿服务的含义与价值,让同学们学会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丰富人生阅历。志愿服务,由内而爱。
(撰稿:杨莉莎 审稿:杜一鸣 摄影:魏旻光 修图:瞿子钧)
(团委供稿)
上一条:情暖冬日,爱洒招协 ——招生宣传志愿者协会表彰大会暨五周年酒会纪
下一条:【社团活动】寒风花开满园,只因待你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