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往昔,几多回忆,几多感动;几多奋斗,几多蓄力。2020年7月7日,实践团成员们来到重庆市渝中区红岩村52号的红岩革命纪念馆进行寻访。成员们注意到一群戴着党员徽章的老年人也来到这里,或许他们也是来寻找那些年他们青春奋斗过的记忆。因为在83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实践团成员跟随着老党员们一起进入纪念馆,刻着“红岩”二字的石碑象征着红岩精神屹立在这宽阔的广场。通过指示牌的引导,实践团成员们来到红岩村现场教学点(红岩干部党性教育基地)、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以及防空洞等多个抗战时期的旧址,这些都是岁月的痕迹。
7月7日上午,实践团成员和袁家岗社区老党员进行了一次深入交流,与老党员一起学习党章,借此机会成员们也对老党员进行了采访。从老党员们口中,成员们更深入了解到关于红岩精神的故事。
随后,实践团成员联系到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曾就职于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付金梅老师,成员们和付老师进行了一次深度沟通,从付老师那里,成员们了解到红岩革命纪念馆是一种传承红色精神的基地,其中的党性教育是一种专题教育,隶属于校外实践活动,以景区资源为依托,与当下生活相结合的一种课程,而其中最重要的研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了多所学校的必修课。在付老师的讲解中,成员们也更加感受到了红岩精神的力量。
经过短暂的休息,成员们撑着雨伞踏上了下午的行程。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山林中,有一座院子隐匿其中,那就是曾经关押多位烈士的刑房——渣滓洞。在刑房中,引入眼帘的是许多的刑具以及粗铁链子,让人心生畏惧;来到医务室,看见那白色的床单上留下斑点的血迹,那是烈士们在不屈不饶中留下的坚强;走进“牢房”,那简陋的环境让成员们感受到烈士们当时的痛苦和无奈,一个不足十平米的牢房要关押十几个“犯人”。渣滓洞的种种都在提醒着我们当代大学生勿忘历史和不屈不饶、顽强奋斗的红岩精神。
一天的寻访,让实践团的成员更深刻了解到红岩精神,我们青年人就应该当自强,主动接下这把火炬,继续往前冲!在传承红岩精神的道路上,我们任重道远!
(外国语学院团总支供稿)
上一条:【三下乡】“星光筑梦”脱贫攻坚队走访留守儿童家庭 开展系列扶贫活动
下一条:【三下乡】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文化——记淬炼商学院红色烟火志愿服务团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